养殖水体漂浮的油膜到底是什么?要怎么进行防控?

2019-08-24     水产养殖小贴士

油膜水的形成原因

养殖水体有机质过多,底质差,残饵,粪便等悬浮杂质翻涌,密度比水小的污物集结在水表面,形成油膜。


水体中的藻类过度繁殖形成的油膜,主要有三类

1、蓝绿藻过度繁殖:高温季节,随着投饵量的不断增多,残饵和粪便等鱼类自身代谢产物不断增多使得池塘封闭水体富营养化。尤其在强碱性和高氮低磷的养殖水体环境下,更容易出现蓝绿藻水华。蓝藻型水华以微囊藻属、鱼腥藻属、颤藻属、束丝藻属较为常见。在营养盐类和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水库、湖沼中大量繁殖,在水面上形成蓝绿色浮膜。


2、甲藻过度繁殖: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甲藻多生长于有机质丰富的水体当中。甲藻水华表现出许多种颜色,蓝绿色、红褐色、黄色、棕褐色等,如蓝绿裸甲藻水华呈蓝绿色;飞燕角藻水华水体呈现红褐色。


3、裸藻过度繁殖形成的油膜。水华多发生在有机质丰富的静水小水体,以6、7、8、9月份生长最旺盛。红色水面一般是裸藻、裸甲藻、多甲藻、黄被藻、隐藻等藻类成为优势种,在水面形成一层油膜状物质。很多地方都称之为“铁锈水”。裸藻、裸甲藻、多甲藻死后释放毒素,对养殖动物有害;黄被藻不易被鱼类消化,隐藻易引起转水,因此这类水在目前高密度养殖过程中都应进行处理。


油膜水的危害

养殖水面的下风处出现少量的油膜是肥水的标志,少量的油膜的出现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养殖水体的藻类过旺盛,水体当中的油膜过多,覆盖的水体面积过大,甚至整个池塘的水面都是,就可对水生动物的养殖造成不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水面存在大面积油膜时,氧气溶入水中受到阻碍,会造成含氧量下降。油膜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无论何种都会影响水中溶氧;

2、水面的油膜会阻碍阳光照射,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导致养殖水体的溶氧量降低;

3、藻类过旺所形成的油膜水在裸甲藻,蓝藻等大量死亡后,产生的藻毒素对水生动物具有不利影响。这些藻类鱼虾相对其他藻类来说较难消化。

油膜水的预防

1、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定期使用季磷盐、过一硫酸氢钾等物质改良底质。

2、适时追肥,掌握好追肥的时机,不可过早,过早容易导致水肥,过晚容易导致脱肥,一般情况下四大家鱼池塘当水体透明度在45厘米左右时追肥正好。

3、不盲目使用杀虫剂、消毒剂,特别是在5~8月,尤其是5月和8月,气候变化比较大的时候。


油膜水的处理

1、养殖水体有机质过多,水质底质差导致的水面油膜的处理。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养殖有机物过多,底质恶化造成的,需要进行调水改底。

处理思路:及时加注新水,天气较好的换部分水,然后使用腐植酸钠类产品先处理,同时用过氧化钙增强底层溶氧。适当使用底改处理水质。经过以上处理后,在保证溶氧充足情况下使用活菌类的产品进行调水,并根据水色补充碳源类肥。活菌类产品建议选择枯草芽孢杆菌或者复合微生物制剂。

2、藻类繁殖过旺导致的水面油膜的处理。

A、利用藻类的趋光性,下午池塘水体表层用干稻草绳把水面的“油膜”拉向池塘一角后用三角抄网捞去,可减少池塘中该种藻类的数量,但此种方法清除效果不彻底,藻类过度繁殖的环境条件未改变,之后又会大量繁殖。

B、天气晴好的时候使用强氯精或者二氧化氯粉剂在养殖水体表层油膜处干撒,将过旺的藻类杀灭。晚上采取投放化学增氧剂,加开增氧机进行增氧操作,防止夜间缺氧。第二天上午使用有机酸等解毒产品进行解毒之后,再进行重新培藻的操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Pep4mwBJleJMoPMMMo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