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作文,可能是我们很多成年人童年的阴影。因为小时候觉得作文太难了,吭吭唧唧写了半天,结果就是一篇流水账,被老师批评的一无是处。老师们也会教各种方法,各种套路,让我们去抒发自己的感情,可是背诵了很多好词好句,读了很多经典的作文书,我们写出的文章依旧是干巴巴,没有情感。
即使是之前作文写得好的父母,在教孩子写作文的时候,也会有很多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去教孩子写作文。
对于父母来说,作文很难写、很难教,但在语文老师眼里,作文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事情。知名教育博主王悦薇老师,曾在微博上坦言,“练习写作虽然是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但是只要持续去做,它真的没有那么难!”王悦薇老师也看到了孩子们和家长的困扰,于是整理了自己班级43名学生133篇作文,编写成了《我们1班的作文课》。
《我们1班的作文课》书中,并没有很多关于作文的理论知识,也没有长篇大段的套路。字里行间都是描写王悦薇老师带着孩子们,课堂内外探索和训练。通过讲解,反复批改,王悦薇老师让每个孩子都做到了笔下生花,让每个孩子都学会了勇敢地表达自己。
这是一本作文指导书,王悦薇首次系统分享她在小学生作文方面的写作与教学经验。这也是一本传递师生之间美好的书,王悦薇对孩子们的爱和包容,值得每个老师和家长学习。只要父母和老师都用心,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有写作天赋。
01作文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们1班的作文课》书中,我们读孩子们的作文,会跟着感动、跟着哭、跟着笑。因为这些孩子的作文中,有记录同学间的争吵和同学间的友谊,也有会记录孩子们的宠物,更多的是作为孩子他们看世界的观点。
这些简单的文字,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因为真实,可以从心底打动我们,让我们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光。
在《我们1班的作文课》书中,作文对孩子来说,不仅仅是一门作业,它更像是时光记录器。记录每个孩子的童年时光。
王悦薇的教育方式,打破了传统,不再靠着背经典作文和好词好句来写文章。她带着孩子们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为我们呈现出了一道道精神大菜,也让孩子们明白:写作,就是要忠实于自己,忠实于内心。
写作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思想和理解,自由表达出来 ,把他们的思想变成文字,让这份纯真也留下了痕迹。
写作让孩子们学会记录人生,挽留人生,写作能让孩子们,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真实的世界。
02为什么真实写作才能打动人心?
写作来源于生活。单纯的美文,如果不能很好的切合到生活中,是不会让我们产生共鸣的。我们会发现,真正有力量,有灵魂,能打动人心的作文都是源于生活中的真实事情。
“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长出来,好奇的望着外面的世界,桃花,梨花都开了,粉红的,雪白的,一大片一大片的,看起来美丽极了,小河解冻了,叮叮咚咚地弹奏着好听的曲子。”
这样的文章,看起来美妙,但是不能真正的打动人心,因为我们现在的春天并不是这个样子的。
”那一天的黄昏时分,一只小蜻蜓偶然停落在操场上,却没有想到这个举动结束了他的生命。一个庞大的黑影笼罩着他,下一刻它便被粘稠的塑胶粘在地上,动弹不得。可是他仍然不肯放弃,还在使劲儿做出最后的挣扎,终于他知道了自己命不久矣,忘了自己曾经最喜欢最向往的地方——蓝天,它眼瞳当中的光芒逐渐暗淡了下去。“
因为有了对比我们才能看到,孩子们在面对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难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字,靠拼凑好词好句写出来的作文,却因为缺少细节的描写,总让人有些不真实的感觉。
同样是写物,同样是生活在一个城市,有些孩子的感受就会非常的细腻,写出来的文章会让人读起来激情澎湃。这正是因为作文中源于真实的感受力,会让文章更打动人心。
千篇一律的优秀并不能体现作文的魅力,作文的魅力在于孩子们写出我心。让孩子们写出对生活的好奇心,写出对生活的感受力,才是作文真正的目的。也许有时候,我们会被考试的各种条条框框的命题给限制住,觉得让孩子写出真实情感的作文,就拿不到高分。但王悦薇在这本作文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平常的事情,经过孩子们用心的感受,又写出了不一样的感觉。
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生活就像是泉源,作文就像是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能涓涓细流,昼夜不息。
03如何帮孩子在生活中写作?
《我们1班的作文课》中,王悦薇带领孩子学习写作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了优秀作文是怎么产生的,也让我们知道,作文并不难,只要父母有心,每个孩子都能学好作文。
第一 让孩子学会观察生活
让孩子学会挖掘生活中有趣的事情,把这些事情当成写作素材,写作自然就不是一件难事。
《我们1班的作文课》中,孩子会跟着老师的引导,观察上四楼的感受,孩子们交上来的作文,有很多有趣的比喻,比如有的孩子会写“我就像一个黄河纤夫那样辛苦的拉着他上来”;王悦薇还会带孩子们去观察操场上,趴着研究昆虫的尸体,让大家共同的想象那些昆虫是如何经历死亡的过程;她还会带着孩子们去感受冬天的寒潮,让孩子们触摸对他们来说特别少见的冰,这种经历让1班的学生们,不仅学会了观察生活和写作,也享受了独特的童年乐趣。
让孩子们将作文和生活联系起来,多让他们去感受生活,孩子们就会在生活中学会思考学会书写。
第二 接纳孩子的想法
孩子们刚开始写作的时候,要接受孩子的写作内容,让孩子觉得随心所欲写作是安全的,他们心里任何想法都可以被都表达出来,他们才会愿意去写。
童话大王郑渊洁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个掏粪工,这样的梦想,可能很多老师家长都不能接受。但他的语文老师不仅夸奖他写的好,还帮他投稿,让他的作文顺利登上了校刊。也正是因为语文老师的影响,郑渊洁长大后,成为一个说真话的作家。在他的书中,他还特意提到了影响他一生的语文老师,如果没有那个老师,我们现在也看不到那么多经典的童话书。
接纳孩子所有的想法,会让孩子的表达欲更强,会让孩子更喜欢去书写。
第三 让孩子学会读书
当下,我们对孩子的阅读是非常重视的,但有时候我们也容易走进误区,我们认为孩子们看得书多,自然就会写好作文。
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表明我们不仅要博览群书,更重要的是把书读透,才能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写作基于阅读,但马马虎虎的阅读并不能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在孩子阅读的时候,我们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经典的书籍和文章,我们要让孩子反复揣摩,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也会找准想写的中心思想。
其次我们要让孩子们学会去感受作者的思路,去体会作者为什么会用到这样的词语去描写。写作和阅读都是一门技术,需要反复去训练才行。仔细去吃透书本,反复推敲每个词语,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的写作水平自然就会提高。
《我们1班的作文课》告诉我们,只要有心带着孩子多去观察生活、多去观察书本,孩子们都会有写作天赋的。能做王老师的学生,是件幸福的事。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好老师,让他们的写作之路有趣且顺利。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翻看王悦薇老师的这本书,让孩子体会作文的美妙,让孩子明白写作文不只是作业,还是件有意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