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淮安瞻仰一代伟人,周总理纪念馆匠心独具,不经意的感人瞬间

2019-12-16   懒游的故事

接着分享江苏淮安之旅。来淮安,其实是被央视的中秋晚会会址所吸引。淮安有2200多年建城史,历史上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淮安人杰地灵,是一代伟人周总理的故乡。

​在淮安,瞻仰缅怀周总理,有三个地方一定要去。一个是位于淮安市淮安区驸马巷7号的周总理故居,一个是位于淮安市清河区漕运西路174号的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旧址,另一个就是位于淮安市淮安区桃花垠永怀路2号的周总理纪念馆。图为永怀路上的瞻台,南湖对面就是周总理纪念馆的主馆。

​话说,从周总理故居参观出来,一路徒步走向周总理纪念馆,大约2公里左右,图中看到一位带孩子的奶奶走得很辛苦。

​其实,到达周总理纪念馆公交也很方便,游9、游2和多路公交车都可到达,我去的时候是淡季,经常看到街上的游字号大巴空驶。周总理纪念馆的入口处。

​纪念馆凭身份证免费参观,这条雪松大道把游人引导到纪念馆主馆。周恩来纪念馆,馆区由一组纪念性建筑群、一个纪念岛、三个人工湖和环湖四周的绿地组成。岛上依次建有瞻台、主馆、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广场和仿中南海西花厅等纪念性建筑。不得不叹服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将西方现代建筑手法和我国传统建筑风格与地方特色糅合到一起,用无声的建筑语言向我们描述了一代伟人周恩来的人格风范。

​周恩来纪念馆主馆高26米,建筑面积1918平方米。外形似江淮平原上古老的牛车棚,寓意周总理一生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犹如孺子牛。虽然是旅游的淡季,但纪念馆里游人众多,这里应该是淮安各景区游客最多的地方吧,老百姓对总理的深情可见一斑。

​主馆四根花岗岩石柱,寓含着周恩来生前曾先后于1954年、1962年、1964年和1975年四次提出要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设想。主馆的“周恩来纪念馆”馆名由邓小平题写。

​主馆大厅内设周总理全身汉白玉座像一尊,连基座高4.7米。纪念厅的蓝色天棚可以让阳光直接射到四米多高的汉白玉坐像上,座像的四周由长春盆景簇拥。

​主馆三层为露天观景平台,远眺可望古城和馆区风景。向北方向鸟瞰,则可见牌楼式的景门和人字形附馆合起来,正好是“八一”的图形,寓意周恩来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之意。

​主馆三楼观景平台向南湖方向看去,主馆前的广场上,半圆形的草坪上有一圆形水泥平面,广场如半月,圆形的水泥平面似一轮红日,寓意周恩来光辉业绩与日月同辉。与纪念馆正面隔湖相望的是瞻台,其和主馆、附馆在一条中轴线上,它由廊亭和高达16米的剑碑组成。是不是很壮观?

​周总理纪念馆的附馆,这里有“人民总理周恩来”的大型展览,也是纪念馆里最重要的展览。

​附馆大厅中的周总理雕像。“人民总理周恩来”展览主要分为求学立志、革命历程、建设伟业、晚年岁月、公仆风范五个部分,全面完整地展现周恩来光辉的一生、崇高的品德和伟大的精神。

​与之前的展览相比,《人民总理周恩来》的展览内容更全,成果更新,吸收了近十年来关于周恩来研究的最新成果,其中70%的实物、60%的文献均为首次展出。许多图片、文物等资料来自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亲属和国际友人捐赠,十分珍贵。

​从附馆出来,就是周恩来铜像广场。广场上的周恩来铜像高度为7.8米,其中底座3.6米,像身高4.2米,总高度寓意伟人周恩来走过的78个光辉的人生春秋。基座上“周恩来同志”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由江泽民同志于1997年12月31日题写。

​铜像重量两吨多。其姿势取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周恩来与工人、农民亲切交谈时的习惯动作——双手叉腰、面带微笑,显现出周恩来平易近人的风范。铜像下面有刚刚敬献的花篮,一位阿姨在整理花篮的缎带。

​在周恩来铜像广场北端是仿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分上下两层。上层按北京中南海西花厅格局等比例设计和建造,并按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期间工作和生活时的场景复原陈列,下层为临时展厅和办公用房。

​仿中南海西花厅于1997年1月19日奠基开工,1998年3月5日周恩来百年诞辰时建成对外开放。仿西花厅的上层是仿制北京西花园的第三进园子的全部建筑,也就是一方四合院。处于最前边的主建筑就是西花厅,也就是北京“西花园”的主建筑。它是周恩来当年会见外宾、举行重要国事活动的主要场所。

​后排由西向东依次是周恩来的活动室、办公室、后厅会客室、邓颖超卧室、邓颖超办公室和周恩来卧室;周恩来办公室门前的一小间是当年总理卫士值班室;两边厢房分别为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周恩来亲属和烈士子女的用房。

​西花苑碑园。在瞻仰周总纪念馆的过程中,耳畔总萦绕着一首乐曲,低沉婉转,虽有哀悼之意,但又有坚强不屈的雄浑在里面,给游人一种独特的感受。作为乐盲的我,不知道这是首什么曲子?强大的读友们,有人知道吗?

待续,我在伟人故里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