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儿
自从国家于2016年开放二胎政策后,不少独生子女家庭就开始蠢蠢欲动,不顾孩子们之间年龄差距过大,打着“为了给大宝添个伴儿”的口号,企图拼二胎甚至三胎,毕竟当年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依旧没能生到满意的家庭大有人在。
众所周知,中国的人口构成是由78%的老百姓、20%的有钱人和2%的富豪阶层所组成,富豪群体不在我等想象范围,因此忽略不计。
有趣的是,2016年政策出来时,我身边的有钱人几乎都毫无动静,似乎并不关心,对二胎政策反应激烈的却是那78%的群体,这让我很是疑惑不解。正常情况下,不该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才会考虑继续生吗?为什么穷人更积极?
抱着疑问,我前去拜访了大学时的老师,对方先是给了我一本老龄化社会相关的书籍,又跟我探讨起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并由此给了我两个理由:
养儿防老是我国传统思想
虽然早年我国提出了“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的口号,但这个口号与我国的传统思想并不吻合,甚至存在矛盾点。因为在我国,老人是要跟年轻一起生活的,三代同堂是老一辈向往的天伦之乐。因此,在“家文化”的作用下,大多数人依旧希望依靠子女养老。
对于这一点,国家自然喜闻乐见。
同样的,老一辈也明白“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毕竟独生子女意味着高风险,老了很可能自顾不暇。所以,秉着给自己的老年生活加一道保障的想法,更多的普通人,尤其是穷苦大众,会考虑多生孩子,只要一个能出头,一家人都能跟着享福。
看到这,很多网友或许会骂“这种父母太过功利了”,甚至认为“都什么年代了,还养儿防老!”对于这种论调,我只能用两件事来反驳你,一是法律规定,子女为父母养老是义务;二则要提到另一条很现实的问题,大家继续往后看。
我国养老基础设施不健全
虽然国家在努力发展,拼命完善各项基础福利设施,然而建设的速度明显跟不上八十年代第一批计划生育者老去的速度。尤其70后出生的一代,他们意识到养老院不是最好的去处,只能提前为自己筹划。
毕竟大家经济条件都不好,没有能力入住月花销上万的高级养老院,思来想去,唯一的方法竟然是依靠孩子。
这个理由听上去功利,但把孩子养大一样需要成本,也算是提前注入,这样来算,想必大家也能理解穷人父母的无奈和心酸了,毕竟不是人人都有五险一金的。
----------------------
关注【小屁孩儿】,你想了解的儿童心理、亲子关系、儿童性格发展、家庭教育、双商开发,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除了原创漫画文章,我们还会定期给您奉上实用教育小贴士,让你和孩子的关系更融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IEeanEBnkjnB-0zRZk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