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作为父母,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
可是有时候为人父母,又知否真的懂得如何爱孩子?
面对懵懂若知,又恍若不懂阶段的孩子,我们到底该怎样去爱。
在前阵子十分火爆的动画片《哪吒》里,我们看到了两种爱。面对哪吒只有三年的生命,母亲想放下一切陪孩子游山玩水给孩子最后的欢乐,父亲却默默承担下天谴依然要求孩子做个顶天立地的人。这其实不是父爱与母爱的区别,而是关乎于未来的区别。我想母亲如果知道孩子有未来,她的选择也不会是眼前的一时欢娱。这就是眼前的爱与长远的爱。
爱分为很多种,有的温情,有的严厉,有的奔放,有的内敛。
现在有太多父母只看重孩子眼前的幸福,而忽略了长远的打算。
现在更主张让孩子看到温情与奔放的爱,但是我们更应该尽早地让孩子明白严厉的内敛的爱。
眼前看的幸福不是不重要,但长久的谋划则更深远。
每天吃糖还不刷牙,眼前孩子是高兴开心了,但是未来孩子一口坏牙,痛苦不堪,到底孰轻孰重?
眼前所有人都在喊着减压减负快乐教育,于是对于孩子的学习只是注重快乐,稍有不快乐就凑合了事,那二十年后孩子名落孙山一无是处回头啃老的时候,到底是谁更该愤怒一些?是没有被狠心培养不能自立的孩子,还是原本宠爱心疼孩子的父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也是人之常情,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可是出人头地,衣锦还乡哪里那么容易?又不想孩子太累,还想孩子学习优秀,除非是个显性天才,否则无异于痴人说梦。中国古语有云,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话不仅是在说社会工作,就算是学习也是一样,学习是苦闷的,无聊的,永恒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人早就给我们说明了的道理,即使现在了还有家长想要反其道而行,何必呢?
别说哪些个中外知名的科学家物理学家音乐家等等,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后依然成为行业魁首,那是因为在这些报道中只告诉你他们被耽误的那几年,而没有告诉你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内埋头苦干,操心操肺的那些苦逼时刻。
天知道当下这些省市状元,文理状元,大神学霸们是比这些学渣在学习上多少的功夫。
我不是鼓吹一定要孩子主流意义上的学习成绩好才是真的好,学习成绩不好的人成功的也大有人在,比如那些喜欢说的小时候学习不好的科学家,即使不走主流学习的路也可以走其他学习的路,可是学习,是任何路上成长成功必不可少的路。
现在社会条件下,很多家庭都有能力满足自己身边一个天真无邪、萌魅可爱的五六岁孩子的愿望,而且似乎利索应当,因为要给孩子一个完美童年,不给童年留遗憾。
那么是漠视规则,无视现状,无所限制的满足孩子眼前的一切愿望,还是让孩子学会等待,学会忍耐,学会分享,学会坚持,学会珍惜,学会失败等等?
我爱人常说我,太不善于让孩子等待,太容易满足孩子,常常都是孩子刚张嘴,甚至不张嘴,想要的东西已经在眼前,于是缺少了获得的过程,不懂得什么叫来之不易,于是也就不会去珍惜。我想想的确是如此。
我的父母常常会唠叨我们夫妻有时候对待孩子严格,说还是个孩子。可是我们想说的是,都说上了好高中,就能上个好大学,可是好高中的前面是初中,初中的前面呢?小学的前面呢,孩子的成长不是跳跃的,它是连续的,渐进的,积累的,习惯的,因果的,不会有个从小专注力差的孩子最后进入优秀的高等学府。优秀是一种习惯,优秀的人都有好的习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是需要日积月累培养的。作为父母总要培养孩子一些优良的习惯和品质,这样即使孩子将来不善于学习,也不会被生活压垮。
有多少一路顺遂的孩子因为一次小小的挫折选择轻生?有多少娇生惯养的霸王因为旁人的一言不合而大打出手。这难道不是因为他们从小被过多的关注了眼前的幸福所致?
我们不希望孩子被欺负,但你真心愿意孩子做个人见人厌的混蛋吗?
只看重眼前,过于宠溺,未来无法保障。
只看重未来,过于苛责,同样得不偿失。
爹妈们,切不可让孩子的幸福瘸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