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上海地产集团投资建设、隧道股份市政集团承建的世博文化公园市政道路配套工程正式开工。
该项目以世博大道改造为主,同时新建经七路、济明路、夏涤路三条路,世博大道的改造是疏通、规范交通的重要举措,既能够保证世博文化公园的完整性,充分发挥“绿肺”功能,又能在地面上留出更多旅游、漫步、休闲的公共空间。
本工程位于上海中心城浦东后滩滨江的世博文化公园片区范围,处于黄浦江东岸,卢浦大桥西侧,包括4条市政道路建设,其中世博大道西起通耀路,东止长青北路,全长2353米,为城市主干路,将改建下穿式地道,地道长1350米,黄色区域为敞开段,蓝色区域为暗埋段。
整个地道为双向6车道,局部设置1根容错车道,在地道段上方的地面设置2根辅道。
质量保障,工艺为先
基坑工程是本项目的重点工程,地下部分总长1350米,地道在国展路和经七路之间大剧院处设置容错车道和大歌剧院进出匝道。地道基坑开挖最大宽度43.4米。西敞开段长度为160米,东侧敞开段为155米。最大开挖深度7米,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暗埋段长1080米,最大开挖深度12米,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在东侧接近敞开段设置的泵房挖深12.6米,安全等级为一级。世博大道工程基坑围护形式主要为SMW工法桩围护。
敞开段0-2.5米挖深区域基坑围护为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挡墙,2.5-7.5米挖深范围基坑围护为SMW工法桩,型钢插一跳一,设置一道钢支撑。
基坑示意图
暗埋段7.9-9.5米挖深区域基坑围护形式为SMW工法桩,型钢插二跳一,设置一道混凝土支撑和一道钢支撑。
暗埋段9.5米-12米挖深区域基坑围护形式为SMW工法桩,型钢密插,设置一道混凝土支撑和两道钢支撑。
环境复杂难点多,集思广益解难题
世博大道处于重要交通位置,施工环境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将面临各类困难点,项目部实地勘察,集思广益,力争寻求最优方案,攻克技术难点。
重难点一 :场内外交通组织和工期紧张
项目施工路段实行全封闭施工,且内侧为在建世博文化公园,外侧为现有后滩公园,均为封闭式区域,南侧基坑边线紧贴世博文化公园和规划大歌剧院红线,更改交通组织难度大,工期紧张。
为此,项目部积极与交警、城道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沟通,促进施工期的交通分流路线规划。提前与世博大道的管线和绿化搬迁单位签订合同,办理相关手续,在世博大道封闭后的第一时间开展搬迁工作,并精心进行场地布置和工作段优化,整合管线搬迁和围护结构施工的进度计划,进行有效的工序搭接,减少管线搬迁对主体工程的时间影响。
重难点二:世博公园板块雨水总管改造
原世博板块雨水总管为DN2400顶管,自上钢路由南向北进入后滩雨水泵站,该顶管与敞开段结构相碰,所以设计规划将其改建至地板下,新建箱涵并且与规划雨水管相连,但施工改造期间必须考虑其上游雨水排放问题。所以项目部计划在上钢路DN2400雨水井设置临泵排水系统,明敷钢管接入后滩雨水泵站。
此外道路管线相对复杂,在实施管线搬迁时,需要集合施工总体布局、场地布置以及工序转换等因素,合理地进行管线搬迁,尽可能减少临搬次数,对于无法避免的临搬和迁排,做好必要的管线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