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是城市商业的未来?

2020-07-22   飙马商业地产

原标题:地摊是城市商业的未来?

核心提示

我们该鼓励的“地摊”,并非简单回退、消费降级,而应该是一种新的形态,是互联网零售和O2O高度发展后的一种向线下的回归,甚至于,可以成为一种代表“未来”的商业形态。

最近,网上有一段神评论:谁也没有想到,2020年下半年最大的黑马,不是直播带货,而是“地摊经济”!

“地摊经济”“马路经济”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发挥着打通城市生活“毛细血管”的作用。今年3月,成都市出台相关政策,成为全国第一个允许占道经营的城市,两个月时间里,成都增加就业岗位逾10万个,地摊经济正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创业——从地摊摆起。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教授表示,“地摊经济”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是用创业带动就业。“地摊经济”中的创业就是劳动者低成本自我雇佣,是门槛比较低的创业行为,对做好‘六保’、‘六稳’工作,给拥有一技之长的创业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就业机会。同时,“地摊经济”不意味着落后,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最活跃的环节。

所以说,我们该鼓励的“地摊”,并非简单回退、消费降级,而应该是一种新的形态,是互联网零售和O2O高度发展后的一种向线下的回归,甚至于,可以成为一种代表“未来”的商业形态。

1

产品的个性化

在量产小商品价格完全透明,电商平台微利甚至补贴销售的情况下,地摊商品靠跑腿辛苦和信息不对称带来利润空间的前提消失了。除了少量实在不够邮费的廉价货和线上难以公开销售的假货外,靠淘宝批点好玩小东西卖的难度已经很大。

2

空间的柔性化

地摊天生的“流窜”营业方式,相对于固定店面,本来就体现了一种空间上的“柔性”。除了逃避城管的天然需求,动态采集长尾流量也是地摊的核心特征。

所以从铺块布方便卷起来就跑,到自行车和汽车后备箱,到各种移动餐饮车,在空间灵活性越来越高的前提下,承载量越来越接近实体店面。

最近五菱汽车推出的一系列专业化的地摊车辆,更是真正成为移动的店铺,解决了所有仓储、能源、操作空间和营业空间的需求。

车辆,本质上就是一种空间的移动载具。除了移动功能本身,理论上可以承载各种功能空间。汽车实现无人驾驶和电动化以后,就摆脱了很多来自人力和能源的束缚,可以自主移动和运营,真正成为移动的功能空间。

无人驾驶厂商也各自推出了载具底盘,可以在上面放置各种功能,既可以按需呼叫服务,也可以灵活聚集形成各种商业空间。

在线下大型商业空间的去零售化、体验化已成为事实的当下,小型商业仍然被实体店面和高昂租金束缚就更显得不可持续。空间的柔性化基本是必然的结果,地摊的进化则是重要的路径。

空间柔性化除了体现在移动性上,时空复合柔性也是其特征。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移动,使一块空间在不同时段具有不同的功能,即所谓空间的“分时复用”。这是一种“共享经济”的模式,也是提升实体空间价值的重要手段。

在SidewalkToronto的滨水区规划中,在建筑和街道空间层面基于ICT技术的空间分时复用都有不少设想。除了室内空间可以在一天的不同时段承载不同的功能外,街道空间也通过动态的设施和策略,实现了断面的分时变化。

在非高峰时间,可以把大量道路断面用于生活功能。最近国内的很多规划设计项目中,也体现了这种思路,例如图中的《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

Sidewalk方案中的空间分时复用示意

分时管控街道-临时带状广场效果图

移动灵活的地摊像积木一样组合成因时而异的空间形态,给城市空间带来更丰富的活力和体验,也消解了机动车带来的混乱与冷清。

商业的核心要素不外乎“人、货、场”,以及三者的动态匹配。地摊通过实现经营地点的空间柔性,使资源的的匹配更加灵活和高效,甚至跟随人流需求实时调整,从而根本上改变了线下零售商业的时空逻辑。

3

交通的稳静化

这一点更容易理解,生活性街道两侧的大量地摊,必然会降低道路的通行速度。也许大家会觉得这是地摊的罪恶之处。但对于生活性道路,街道空间回归行人使用,通过稳静化设计来改善社区居住及出行的环境,已经是西方城市的共识。

当然,地摊只是稳静化措施中的一个,而且不能独立存在。为了地摊与街道的和谐融合,需要精细化的稳静化设计。在曲折车道、花坛、隔离带、街道家具等硬化元素基础上,地摊及其带来的人流和活动可以给行人带来舒适、安全和有趣的体验。

未来的街道,公共交通与无人驾驶的结合,将大幅减少机动车的总量,为行人带回更多适合步行的街道,也会带来与街道和行人更为友好的地摊形态。

总之,产品个性化、空间柔性化、交通稳静化,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新地摊经济”的几个特征,其实也代表了城市空间和业态演进的趋势。这些变化,反映了互联网和其他ICT技术为城市空间潜移默化的重塑。地摊、无人零售、快闪店这些概念其实也未必有严格的界限。

鼓励地摊经济,千万不能理解或者实施成脏乱差的传统形态,而应该融入更多新经济和新技术要素,探索未来新的城市空间和商业形态。

虽然在这次关于地摊的大型互联网调侃活动中,有不少所谓的“地摊经济风口”段子,但某种意义上,也不完全是戏谑。

线上商业瓶颈的突破,需要结合线下业态持续创新,其中必然蕴含巨大的商机,这也是为什么阿里、京东等都跟风提出了支持地摊经济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