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福建,大家知道省会福州,也会想到旅游城市厦门,但泉州似乎显得不那么有名。但这并不是因为它存在感不强,而是因为低调。
摄影/王洪斌
泉州,经济总量连续十九年居福建省首位。是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也是马可波罗眼中的“世界第一大港”。
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前,泉州在中国历史上十分不起眼。自秦朝设立闽中郡开始,泉州更是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不断被划分给不同郡县。
图/网络
隋唐时,泉州作为一个港口的优势日益凸显,但相比当时的广州,仍有很大的差距。
北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宋朝政府在泉州设立市舶司,这时泉州作为官方贸易港口的地位正式确立。
图/图虫创意
海岸线曲折多良港的泉州又靠近宋都城,这样的地利,是临安(今浙江杭州)、明州(今浙江宁波)和广州都不具备的。而人多地少、不得已下海的泉州人又十分团结,这是其他地方不能比的人和。
图/图虫创意
占尽了地利、人和的泉州,为宋朝皇室提供了超过五分之一的年收入。元朝,泉州成为了“东方第一大港”,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世界联结在一起,成为了一个对世界有影响力的城市。
图/图虫创意
然而,元朝末年的一场兵乱,摧毁了泉州的繁华。随之而来的政策,对于泉州更是雪上加霜。
明朝实行海禁,实行朝贡贸易,而泉州与广州、宁波一起,作为仅有的三座设有市舶司的城市,迎接着来华商队。各国使节只允许走特定商道,打泉州过的是国力最弱的琉球。
图/图虫创意
这还不是最惨的,明太祖朱元璋赐予琉球一支“公派移民”队伍,这史称“朝阳通事三十六姓”的队伍竟都是福州人。从此,琉球使团都经由福州入华,市舶司也随即迁往福州。
清朝的海禁政策极为严厉,这更加扼杀了泉州翻身的机会。自此,泉州的辉煌,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摄影/凌波微步
虽然泉州没能东山再起,但曾经的繁华依然在这里留下了痕迹。
当年的世界第一大港,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夜夜灯火通明的泉州,被他们称作“光明之城”。
摄影/赵啸飞
各路商人带来不同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直到今天的泉州城中,还能听到清真寺传出的唤拜声,佛堂里的幽幽梵音,看到摩尼教的圣火熊熊燃烧和基督教堂里的虔诚祷告,但这些也没有打扰道观里的清修,没有阻挡天后宫里的顶礼膜拜。
图/网络
清朝的压制早已成为过去时。在改革开放之前,泉州还是是福建省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作为闽南文化发源地的泉州,凭借着爱拼才会赢的闽南人的精神,如今已经成为了全省经济的龙头老大。
摄影/菜菜
今天的泉州人是虔诚敬畏的,对神明的虔诚不想敢拼生死的商人和水手。今天的泉州人是低调知足的,不会炫耀腰缠万贯,不会因庸庸碌碌而焦躁。特殊的经历,也让她透出别样的温润气质。
摄影/方托马斯
泉州城是一个人一生必去的一座城。无论你是为了与历史擦肩而过,还是仅仅希望体会泉州人的惬意与悠闲。你曾经去过泉州吗?你印象中的泉州是什么样的?一起在评论区聊一聊吧~
文丨伊森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