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真的很喜欢晒照!吃个大餐晒晒也就罢了,去咖啡馆儿喝个咖啡也要拍下来晒晒,然后再配点儿评头论足的文字,什么“这家咖啡真心一般”、“就爱他家的味道”、“这家的LB还不错”……
可是,你真的懂咖啡吗?
看看老瓦推荐的这篇专业级的深度剖析咖啡文章,相信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首先对于最大众的人,大家需要一杯顺口的咖啡
这个部分我很喜欢巴西的传统分级制度,除了瑕疵分级之外,杯测的分级是分为:
第一级:Strictly Soft 极为柔顺
第二级:Soft 柔和
第三级:Softish 比较柔和
第四级:Hard 不顺口
第五级:Rio 里约碘呛味
好咖啡第一点要做到的是没有碍口的瑕疵:
单调的苦(重烘焙流派很注意分析苦,好苦味比如苦甘、焦香的苦是他们追求的,而单调的苦味是要避免的),
涩味(烘焙后挑出一把死豆尝尝会有明确的感受),沥青味(下图,我挑了一个最极限思维的,通常这类豆子在烘焙机中被卡主了,成碳了),
青草味(浅烘焙常有,伴随着涩味和麻味),还有就是让人闭眼的尖酸(很多浅烘焙流派的半吊子都是各种尖酸豆子)。
优质的产区(并不一定要稀有的品种或者超高的海拔),合适的烘焙度选择,前后两次手选(现在很多精品豆在产区已经雇人进行过多次手选,那个级别的豆子可以省去生豆手选,瑕疵基本都在1%以下)可以很好的保证一杯顺口的咖啡。
对于更有些追求的朋友,则需要一杯有趣的咖啡
单品世界的爱好者通常都是个中高手。不同产区和处理法的豆子会带你进入不同的世界,让你兴奋于咖啡世界的千变万化,从柑橘茉莉花香气的耶加雪啡一直到草药、木本味道的曼特宁,日晒处理法狂野的酵素系味道等等。
这个部分我不推荐喝很多很贵的豆子,有趣的千变万化才是王道。得到价格合理的豆子其实也有技巧。日本烘焙大师田口护的玩法是买每年 COE(产地评选的权威奖项,获奖批次会在网上公示拍卖)获得名次但是倒数的豆子,溢价程度很低,但是品质很高。
除了有趣的咖啡,也许你还需要一杯珍稀的咖啡
比如瑰夏,柠檬茶一般的味道之前从未出现过,一现世就屡获大奖,因为当初发现时是突变种,根本没有规模种植,造成现在产量还没有大幅度拉起来,价格依旧非常高。
还有猫屎咖啡,喝的人真的知道那是什么吗?很多市面上流通的,尤其是还有屎样的都是蜂蜜加面粉做的。传统印尼麝香猫后来到云南改用果子狸,然后……跑题了就不多扩展了。
到底怎么喝咖啡?只有喝黑咖啡才算会喝咖啡吗?
当然不是,这只是一种植物饮料而已,咖啡的发展伴随着无数的文化。意式咖啡大家知道的很多我不多说。说说偏门的,如果我开个咖啡馆一定让你尝试各个文化体系下的咖啡味道,而不是非逼你喝黑咖啡。比如在英国和澳大利亚,一些店家会提供一种原糖,比普通白糖拥有更丰富的味道,尤其是带有焦糖的香气。
越南主要出产罗布斯塔(Robusta),当地人是一大块冰一大块炼乳再加入虽苦却麦香浓郁的罗布斯塔。很多人都非常爱喝。
日本和欧洲都有过加盐的喝法,我曾经尝试过,非常特别的味道,感觉增加了特殊的鲜味(一点点食盐就可以,欧洲用矿盐,日本有用海盐的)。再离奇一点,很多人跟我反映黑咖啡加旺仔牛奶绝配啊!
所以最终你要找到的是让你快乐的那杯咖啡——顺口或者独特。罗布斯塔不好?那是越南咖啡最纯正的味道。
关于咖啡的新鲜程度
这是大品牌的短板。通常星巴克这类世界级连锁为了保证豆子质量会在他们西雅图的烘焙厂烘焙,然后直接到隔壁的机场发向世界各地,但是比如中国区分发到各店的时候已经过了3到6个月了,所以星巴克的当日咖啡,是我喝过的最难以下咽的咖啡之一(制作也有关系,我不是那么事儿的人,但是实在是太难喝了,除了焦苦就是焦苦)。
时间是咖啡的杀手,主要来自三点:
1、芳香物质的逸散。
2、常温下的梅纳反应(Maillard)。
3、油脂的氧化。几乎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买新鲜的,通常体会过烘焙后一周内的咖啡香气,基本就再也喝不了陈的了。
图文源自咖啡馆儿(kafeiguaner),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wM0anQBd8y1i3sJrkm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