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趣事知多少:什么?秦朝竟然没有正月,春节是在十月初一

2020-01-17     书语人间

书语人间:每天10分钟,陪你读懂1本好书,点击文章右边的“关注”,一起成长



大家好呀~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日,距离农历新年已经不到一周了。灵遥生活的这个县城,也因为外地打工者的陆续返乡,开始变得格外地热闹了起来。



每到春节,总会有很多问题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如,


—— 抢到火车票了吗?

—— 年终奖发了多少?

—— 存款够首付了吗?

—— 有对象了吗?生孩子了吗?生二胎了吗?

—— 孩子成绩好吗?


等等。


但是,除了这些直击灵魂的拷问,你是否也和灵遥一样一直很费解一件事儿:春节年年都过,为啥每年都不在同一天呢?



其实,说起这个事儿,我们还得从“年”聊起。


很久很久以前,古人手里既没有钟表,也没有电灯。于是,他们在安排每天的活计时,也只能够跟着太阳的东升西落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一日接一日,一日接一日,太阳的东升西落,配合着月亮的阴晴圆缺,和四季周而复始的变化,便成为最初的“历法” —— 日、月、年(月亮年)。



However,月亮绕着地球转一圈是354天,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是365.25天,如果按照“月亮年”来过,岂不是每隔两、三年不就相差一个月,季节也跟着错乱了吗?



于是,古人灵机一动,每两、三年便往月亮年里加了一个闰月,顺利地解决了“太阳年”和“月亮年”的差距。


而,为了区分它们,人们便把只用太阳年的历法,叫做“阳历”,把只用月亮年的历法,叫做“阴历”,既用太阳年也用月亮年的历法,叫做“阴阳合历”,也是农民伯伯们用的“农历”。



但是,现在问题来了,农历是有了,新年是哪一天呢?


这便要提到中国历史上两个赫赫有名的皇帝了。


一个呀,是灭六国,一统天下的秦始皇。这个男人实在是太膨胀了,居然因为觉得前人的历法不够霸气,强行把人家新年给订到了“十月初一”。于是,天象全给乱了,多讨厌~


后来,秦朝灭亡后,汉朝在鼎盛时期迎来了一位明君 —— 汉武帝刘彻,因为实在是很鄙视秦始皇乱改历法的做法,便召集了一波很厉害的人重修历法。


图 | 落下闳,汉天文学家 《太初历》的主要制定者


这波人当然也很靠谱呀,吭哧吭哧地搞出了一套太初历不仅修正了月亮的圆缺时间,还恢复了因为避讳秦始皇名讳的“政”,被活活给除名的“正月”


图 | 《太初历》史册 @ 成都博物馆


因此,大家在过年时,一定要好好地谢谢汉武帝这位伟大的皇帝呀~




好了,过年的日子,便这么被汉武帝给定了下来 ——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


可是该怎么过,古人和我们的想法可是完全不同的。


说起现在的过年,那可叫一个“红红火火”,除了吃团年饭、走亲戚、给孩子压岁钱这三个传统活动,还有贴春联、放鞭炮、逛庙会、看春晚、扫福抢红包……等大大小小的节目。

之所以会有这些活动,说到底,也是因为大家忙了一年了,难得有关机会聚在一起,也想热闹热闹,解解乏。



但是,在古代,因为农耕技术不发达,天气时好时坏,时常有人吃不饱饭给活活饿死,因此,过年的目的,则更多的是祭祀各路神仙,和家里的,希望来年有个好收成。


不过,有求于人,大家都懂的,空手肯定是不合适的,咱们得来点实际的。


于是,古人们便想出了“腊祭”,也就是把养了一年的牲口杀掉,把种植了一年的瓜果蔬菜给收拾起来,摆在祭台上,大有“今年收成不错,来年也请多多关照”的意思。



另外,像是驱魔辟邪的“舞狮子”、挂桃符避避邪的“贴春联”、驱赶年兽的“放鞭炮”,也都是古人为了图个吉利,辟个邪搞出来的玩意儿,和现代人追求的仪式感,完全不是一个路子。


但是,即便如此,走街串巷这件事,古人和现代人的想法都是一致的,都想要利用这个大家在家里的机会,相互联络联络感情,恳请来年也多多帮衬。



因此,这个阖家团聚的节日里,也请做一个有讨人喜欢的亲戚朋友,别一上来就“灵魂三问”啦~


祝好!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文 | 武灵遥,一位践行着“日读书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职业读书人,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书语人间(syrjjy)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wFctm8BUQOea5OwNI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