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揭晓后,各高中学校纷纷亮出“喜报”。众多“喜报”中,太原十五中的相当亮眼,不是因为有全省前几名考生跻身其中,也不是因为有北清等知名高校的加持,而是因为,这所近年来在省级示范高中行列里生源质量较差的高中,厚积薄发,低调爆冷,本科达线人数同比增幅达121%,是该校建校以来的最好成绩,大量学生低进高出、中进优出,刷新了人们对这所学校的印象。
十五中是如何取得这样佳绩的?这份高考答卷的背后是什么?我们来到学校寻找答案。
黄新宇,中考时605分,今年高考542分,超理工类一本线35分。
刘佳艺,中考时621分,今年高考599分,超理工类一本线92分。
张澜,中考时569分,今年高考500分,超文史类二本线19分。
……
这是十五中今年高考成绩中的部分数据。
三年前,十五中高中录取线616分,低于616分的定向生有210人,占本届毕业生的60%。
三年后,全校399名参加高考的学生中,二本以上达线人数301人,创本校历史新高。
其中,文史类、理工类二本以上达线人数221人,增幅达121%,一本达线人数增幅100%,均实现了翻番。
尖刀班凸显,全班60人全部达二本线,其中有40人达一本线。
实验班实现提升,文科实验班的文史类二本以上达线率93.8%,理科实验班的理科类二本以上达线率84.3%。
定向生实现了突破,文史类、理工类有81人达二本线,其中有10人达一本线。
此外,艺体生也不含糊,报考艺术类的80人中,二本以上达线率85%,其中一本达线率72.5%。报考体育类的12人中,全部达一本线。
在十五中高考成绩分析表中,我们看到,学生总体入学成绩不是太高,尖子生人数极少,大量学生的中考成绩集中在570分至600分出头。这样的成绩,三年前在别人看来,他们考一本院校的可能性极小,甚至连上本科院校都需要付出极大努力。
三年,他们华丽蜕变。
成绩不代表一切,高考也不能决定人生。
但是,这张答卷却是沉甸甸的,因为上面写满了答案,关于奋斗、关于温暖、关于期待。
“自我分析的优势和不足到位,能找到自己的问题,你会快速成长,期待!”“三年目标不详实,再认真思考重新定位!”…… 在十五中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档案中,我们随便翻了几位老师写的规划。
令人惊讶的是,每位老师的规划内容里,都被用红笔“批阅过”,重点部分划了横线,最后还有“批语”,严厉中透着鼓励,冷静中不乏欣赏。
批老师“作业”的,是十五中校长林玮。
三年前,林玮来到十五中。
她与领导班子确立了新的管理思路,并聚焦教学,将教学常规管理抓得很细很实。
“五个一”制度要求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每周听一节课,参加一次教研活动,找一个老师谈心,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配合详细的考核制度,中层以上干部和普通老师一样,都要被校长“批作业”。这样的措施,促使干部成长,并能够发现教学管理中的问题。
“一所学校只有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发展,学校才能发展。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才能抓住学校发展的‘牛鼻子’。”对于提升教师的能力,林玮观点鲜明。
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抓手,“一体一班两室”发挥了较大作用,即成立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青年教师研修班、名班主任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学校尤其注重锻造67名40岁以下年轻教师的能力。
与“师徒结对子”等传统的年轻教师成长措施不同,“一体一班两室”对教师的培养,强调规范与标准。经过“菜单式”“拉网式”培训,老师们还要进行实际操练,参与评奖、展示。培训后,许多老师有了新的方向和思路,并发出由衷的感慨:“这么多年终于有人告诉我们到底该怎么当老师了!”
进行考核捆绑,开设教师读书沙龙、互联网+教育沙龙、家庭教育沙龙,营造教研组文化……在提升教师素质、激活教师活力方面,林玮想了很多实招。这些措施温和又有针对性,将教师们的心凝聚在一起。
制度与文化,为教师成长提供了沃土。
三年来,十五中秉持“引领每一位师生的更好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针对差异,面向全体,发展特长,分层推进,促进发展”的教学策略,科学推进分层教学,为促进全体学生向自身“最近发展区”递进做出了大量努力。
作为太原市的一名时代新人,1607班班主任张小龙,不但是学生们崇拜的“龙哥”,更是家长心目中的“宝藏男孩”。
他常年自掏腰包,为上晚自习的学生们熬粥;请全班同学看电影;包下剧场为学生办元旦晚会,缓解压力;他手写课堂讲义,研制“龙哥密卷”,复印后又免费发给学生,每位学生三年拥有的这两种资料摞起来均超过1.2米……
曾经有一位其他学校的老师对他说:“像我们这里的学生,成绩都不如意,想上大学很难,不如每天开开心心度过高中三年。”张小龙听后默然,但内心愤懑:“成绩不好为什么不努力呢?连起点都不愿意迈出,难道要靠天吃饭?每个孩子都有无数可能,永远不要服输!”他要求学生,自强、自律、自信,不仅要努力做学习的强者,更要做生活的强者!
如果说,一个人能走得更快,那么,一群人就可以走得更远。
“龙哥”被同事们称为“精神领袖”,大家都愿意向他看齐。专业、奉献、热爱、担当,是时代新人的关键词,更是十五中老师们的真实标签。
1603班的常蓉芳老师,自己发烧伴着嗓子疼,实在坚持不住了,爬在桌子上痛哭后,擦干眼泪又走进了教室。
1606班王在平老师低调沉稳,经验丰富,他总能精准发现每个学生潜在的优势,并因材施教,鼓励他们找对方法,达到自己的最佳水平,最终将班级数学均分提升了十几分。
1605班岳建明老师是个隐藏的段子手,学习之余,常不忘用各种“鸡汤”去戳学生的痛点:“学习就是要拼搏,要吃苦。学习的苦要主动去吃,生活的苦,不用主动,躺着就能吃。”他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
像这样的老师们,在十五中比比皆是。当天试卷当天判,主动抢占自习课,专门设置课间答疑时间,为学生疏导心理……老师们都一门心思扑在学校。“当老师不能昧良心,要对得起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这是他们的心声。不仅专业要求精进,内心也极阳光,这样的老师能够给予学生的可想而知。
这样的课堂,学生们服气。这样的用心,学生都懂。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走访本届十五中毕业生时,会发现,这些学生同他们的母校一样,没有学霸气质,却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阳光温暖,充满朝气。
杜晨滔的妈妈代表了一部分家长的心态,她说:“当年孩子第五志愿才报十五中,被其他学校‘甩下来’后,来到这里。当时我觉得很不幸,见谁都哭,只能认命。可是这三年下来,我看见的、听见的,都在改变我的想法,现在连孩子爸爸都说,以后工作中要向老师看齐,做一个负责任的人,一直向前!”
1607班张馨月同学的高考成绩超过了许多当年上了“名校”的初中同学,她说:“是班集体给了我前进的力量。”
高考成绩是一种惊喜,而让学生们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些有老师陪伴的从自卑到自信、从犹疑到笃定的心路历程,这些都化作动力和勇气,让他们与过去的自己宣战,奋力朝梦想奔跑,做一个“有能力,有担当,懂感恩,能奉献”的青年。
掩卷沉思,这份来自十五中的高考答卷显示:
哪有什么逆袭的黑马,不过是一次次不能放弃的坚持。
哪有什么成功的秘诀,不过是苦痛与幸福的交织。
去相信,去奋斗,有梦闪亮! 太原晚报记者 张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