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性格是缺陷?不!内向者的独有优势一样可以让你获得成功

2019-12-02   郑好说育儿

经常听妈妈们的说“我家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太内向了!”,于是想方设法的逼着内向性格的孩子变外向。结果呢,孩子强颜欢笑,大人也内疚痛苦。

为什么呢会这样呢?因为成长的经历告诉我们,性格内向的人不善言谈、孤独寂寞、不善交际,没有魄力、没有领导力,工作上也因此会失去好多晋升机会,想事业有成那更是不可能。内向在我们的认知里就成了一种性格缺陷。



最近看了一本《性格拼图》让我对内向性格有的新的认识,性格可以影响我们,但不能决定我们。这本书介绍了内、外向的不同性格的优势和障碍,帮助不同性格的人利用性格优势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以及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本书的作者西尔维亚•洛肯,语言学博士,企业培训师。他自己就是一个安静的内向者,从2003年起,她开始专为性格内向者这一特定人群做咨询工作。多年来,她陪伴周围的内向者一步步迈向了成功。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人们对性格的误区,你是不是也这样认为?

第一,社会交往中,外向者比内向者更加平易近人,会有更多的朋友。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朋友,只是内外向者的交朋友方式不同。相比较下,外向者更喜欢迅速结交新朋友,看上去善结交、人脉广,但知心朋友也是屈指可数;而内向者呢,不喜欢“社交寒暄”的场面话,更愿意和他人进行更有深度的真诚对话,反而能得到更加深厚和可靠的友谊。

第二,内向者的贯彻力不如外向者。

我们通常以为执行力、贯彻力都特别强的一定是和乔布斯、克林顿等外向领导者,他们拥有激励他人的能力,能够借此建立和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

但是,具有权力意识的内向者,比如奥巴马则会用另一种方式,创造和保障他的影响力:清晰的战略、坚强的意志、对目标的专注力,以及为自己建立忠诚和信任的能力。

第三,内向者和外向者无法和谐相处。

如果有两个人,工作的时候,一个侃侃而谈,一个沉默不语;休息的时候,一个酒吧放松,一个咖啡馆里读书,想像一下,这样性格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是不是真的无法相处。

但事实是:内向者和外向者可以彼此互补。内向者可以用安静和富有同理心的方式,帮助情绪激动的外向者更加轻松地谈话;而外向者可以鼓励向内者勇敢地行动一次,争取自己的目标。内向者可以提醒外向者注意风险,外向者可以鼓励内向者更好的展示自己。所以,如果内向者和外向者共同努力,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第四,内向还是外向,会根据不同情况改变。有时候,一个内向的人会成为派对的主角,一个外向的人也会为了某个题目而埋头书海中,他们会做出完全和自己性格相反的行为。

事实是:固定的性格特征并没有改变,只要有机会,我们便会无意识地寻找适合自己性格特征的场合。也就是一个内向的人会自然的寻找安全的环境,让自己的恢复能量,外向的人则会避开无聊的事情,选择刺激的环境去放松自己。

说完了性格误区,我们就来看看内外向性格的优势和障碍:

直接点看性格的不同就是,内向者对刺激的敏感度更高,可能一句话或者一个表情,他们会更敏感;还有一点就是选择“安全第一”还是“没风险就没乐趣”,可以直接区分出内外和外向性格。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看下表的内向者和外向者的优势和障碍表格,来了解一下,不同性格具备的特点。




如果你能认真看完这个表格,你会发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就藏在其中。

寻找自己的性格舒适区,利用性格优势完成工作和生活任务。

书中我们详细介绍了内向者和外向者的性格特点,无论我们学习还是运动,或者是工作,不管什么岗位,比如管理者、销售者、拥有权力者等等都可以用独特的性格优势来用不同形式完成工作任务。

我们就拿运动来说吧,一会特别外向的女士艾乐在新年时,做了许多运动计划。不管是为了想减肥还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反正做她正在努力着。

艾乐想参加一个瑜伽课程,还要定时在家中练习;还有冥想练习 、控制饮食,获得内心的平静。两周后,艾尔放弃了,内心平静?怎么可能,简直狂躁不堪!

艾乐说,瑜伽标榜的智慧纯粹是一种无聊!,还有和两个朋友一起喝咖啡,老师那“平稳”的声音,像车载导航,最要命的是自己在家练习 时,那呼——吸,呼——吸……简直可以就像把她活埋了!

或许你也一样有过和艾乐一样的经历,想积极的做一些事情 ,但发现这些正能量的事情却给自己带来了疲惫感,其实这更像穿了一件不适合风格的衣服,怎么穿怎么不舒服。

怎么办呢,比如,运动只是一个目标,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完成。

外向者呢,可以选择与朋友一起进行带有娱乐因素和富有变化的运动项目,比较轮滑、拳击、动感单车等等。还可以选择竞技类运动:赛跑、马术等等,有外部奖励就更好了。

而内向者呢,刚好可以选择瑜伽这类需要耐力的项目,因为内向者更喜欢这种安静自然的环境。

书里可不光介绍了运动噢,还在生活和工作的各方面,都为我们介绍了如果通过性格的不同优势达到相同的目标。



如果你有梦想已久却不敢尝试的职业,不妨学学书中的方法,更好地拓展一下自己的舒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