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岁北美高材生张一得自杀去世: 这位父亲像个寄生虫

2021-03-21     案件劳闻

原标题:20 岁北美高材生张一得自杀去世: 这位父亲像个寄生虫

3月5日,埃默里大学学生报《The Emory Wheel》报道,该校“牛津学院”哲学专业一年级中国留学生张一得(Dave)去世。目前,校方和家属都没有说明他的死因,但在一封张一得父亲写给儿子同学的信中,大家猜出了一二。张一得父亲在信里说:“儿子一生中所有的决定,我都是无条件地尊重、认同、接受,包括这一次,他最后的这个决定。”

有知情人私信我张一得生前跟好友的聊天记录。可以说已经看到实实在在的证明,一得与一得父亲,并不是一得父亲文字里那样。 这位父亲像个寄生虫一样,寄生在一得身上,完全没有自我吧。说得好听是父母为了孩子付出所有,说得客观一点叫绑架。

不管他爸展示出来的东西是不是被掩盖过的,但这种过度“乐观”的表现本身就是畸形的,至少我个人是这么认为!人有七情六欲,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人了。但他爸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极力将其转化为正能量,这是很怪异的。

我有个同事也是这样,对儿子的教育永远都是正面的,儿子不喜欢下雨,她就说如果不下雨农民伯伯就没有收成巴拉巴拉。不喜欢学英语,那你来教妈妈啊,给我听写单词怎么样?她儿子特别乖,妈妈说什么都听。然后她又担心儿子不独立,儿子上学后,她对他说从现在开始你可以自己做一些决定,妈妈听你的。

我当时听了就觉得哪里不对劲,感觉跟这个一得爸很像。在一个不允许有任何负面情绪出现的环境下,他的决定难道不是要充分考虑父母的喜好吗?你以为他做的决定真的遵从了自己的意愿吗?我觉得不是,这是一种温柔的加锁,潜台词就是:我看你做的决定会不会让我满意。也许父母和孩子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事实就是这样。我和其他一些同事的孩子到了5-6岁这个年纪都开始叛逆了,你说东他非要西,因为他经常不相信你说的,他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是对的(虽然大部分都是错的[捂脸])虽然很可气,但这正是独立意识的萌发。

错了,还愤愤不平:为什么你每次都是对的?我说:你哪天能证明我是错的,我就开心了。他说:你错了还开心?我说:对,你比我正确,说明你进步了,长大了。我身边大部分孩子都是这样的叛逆,这才是正常的。否则,就是讨好型人格,一辈子都活在别人的阴影里。

罚吃麦当劳那段原文看得我不寒而栗。孩子爱吃麦当劳,就用这个来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而且不是罚不让你吃,而是罚你吃,这个到底是什么滋味真不好说。如果一个没心没肺的小孩,或者说觉得这个手段背后的惩罚意味没那么重的小孩,也许会嬉皮笑脸,多开心啊,那我天天考第一天天吃。但是一得没有,他非常沉重,说明他对“罚”这个字有着极高的敏感度,不允许自己犯错,这个特点,也许有孩子本身先天特质的影响,但是和后天养育一定是分不开的。

“你们还都拼命让孩子考第一时,我的孩子已经能控制不考第一名了。”充满炫耀的口气,全是对孩子自由人格的操控扭曲。还有三岁以后只能书面交流,否则不与回应,不但违反儿童认知心理发育规律,更是一种残酷恶意的家庭冷暴力,孩子坚持到现在才轻生简直是奇迹。 养育孩子就像种树,为孩子提供充足的水和养分,让他在阳光与空气中自由发展,最终成为森林的茁壮一员。 这位父亲是在养盆景,把健康的孩子刻意扭曲削磨成蜿蜒嶙峋,以满足自己的病态审美为个人成就。 希望一得下辈子投胎好人家,不求富贵上进,只愿其父母不攀附控制,能享受到身为人类的自由与快乐。

这对父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逐渐离心了。举两个例子,一是入学申请面试的时候,一得说到好友自杀的视频,但是得爹只是放出来说儿子好棒,却没有去关注那个话题。第二个例子,微博视频中一得说:“能不能给我点隐私,不要对着我的脸”,得爹还是坚持拍完上传视频了。我觉得他是没有真的去关注过孩子的想法,只是口头说一些我支持你之类的话。

张一得得父亲未必爱自己的孩子,或者他爱的方式是错误的。很多我们的长辈,他们对自己的子女称不上是爱,最多只是责任。他们生孩子最大的原因并不是爱孩子,而是养儿防老、绝大多数人都有孩子这样的理由。孩子在很多时候是中年人拿来相互攀比的一个工具。经常能听到“我家孩子怎样怎样”的言论,也经常听到“谁家谁家孩子怎么怎么不行”的言论。大多数人生孩子的目的不是陪伴、培养一个新生命,而是获得一个附属品。

我是《广州妈妈网》早期用户,也是从“妈妈网”上认识一得和一得老爹的,一得爹的“育儿经”生意就是从广州妈妈网起步的,十几年来看着一得的成长记录。 如果你逛过妈妈网,你会发现里面弥漫着无比焦虑的气氛,一大群家长急于找寻鸡娃秘诀。在这种气氛下,呼吁给孩子松绑的观点只会被视为“毒鸡汤”,连纪伯伦的诗《弓与箭》都被群嘲。

有需求,自然会有投其所好的表演出现。在广州妈妈网,辞去工作专职带娃、传授鸡娃秘诀的“成功老爸”不止一得老爹一个,去年引发争议的“植竣妈妈”也是妈网名人。 什么样的土壤结出什么样的果实,一得的事已经成为了妈妈网的禁忌话题,但愿做家长的能深刻反思。可惜了一得这个好孩子,他真是懂事得令人心疼!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fInVHgB9wjdwRpv7QU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