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富二代是种怎样的体验?
在民国,有很多风流公子哥符合我们对富二代的想象,他们挥金如土,行事乖张,才名与绯闻齐飞,善事与糗事同传。
袁克文,号寒云,是袁世凯的次子,也是所谓的“民国四公子”之一。
袁克文虽然是庶子(他的妈妈三姨太来自朝鲜),但他从小被过继给受宠的大姨太沈氏,受到溺爱。他的日常生活,大概就是贾宝玉那样的,天资聪慧却不肯好好读书,性格顽劣,喜欢各种“不务正业”的东西。因为过得太太太滋润了,年纪轻轻的袁克文养成了吃、喝、嫖、赌、抽等各种恶习。
袁世凯称帝那会儿,有传言说老袁想立袁克文为“太子”,所以长子袁克定对他非常忌惮,兄弟关系很紧张。
而袁克文反对老爸称帝,惹怒了老爸。
放纵不羁爱自由的袁克文干脆跑到上海生活,他不仅保持挥金如土、妻妾成群的生活状态,还花钱加入“青帮”,成为帮派里的大佬,广收门徒。
别人做大哥,都是打打杀杀抢地盘,袁克文却非常文明,他的爱好是收藏、书法、戏曲、美女,所以袁克文当大哥,也是个“不务正业”的老大。但他很讲义气,别人有个什么事找他,他都能帮就帮。
看排名就知道袁二爷的江湖地位:“南有黄金荣、杜月笙,北有津北帮主袁寒云(袁克文号寒云)”。
有一天,袁克文比较熟的一家剧院和一个观众发生了口角,结果那个观众是道上的,转头就叫上了一百多号弟兄,堵在剧院外面,扬言要炸掉剧院。
剧院的人吓坏了,赶紧找袁克文帮忙。袁克文收到消息,立马叫自己的弟子李金标出面摆平。
弟子跑到剧院,对闹事的人说:“诸位,看在我师傅袁二爷的面子上,这事就这么了了吧。”
就这么一句话,气势汹汹的一百多号人默默撤了。
袁克文在艺术方面很有追求,他不仅擅长书法、诗词,还特别喜欢唱昆曲。
袁世凯去世后,袁克文放飞自我,开始花钱当票友。据说,为了在戏院里唱两场戏,他花掉了三四千银元。
然后此事被大哥袁克定知道了,袁克定并没有反对他烧钱,而是觉得他唱戏有辱门风,便通知警察薛松坪把他抓起来。
但人家老薛并不敢搅和到他们的家务事里,而且就算他真想抓,也打不过戏院里那一大批青帮成员。
于是可怜的老薛只能乖乖等袁克文唱完下台,好生相劝。袁克文听了,一边卸妆,一边保证以后不唱了。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相信大家都看过电影《霸王别姬》,葛优饰演的戏曲狂魔袁四爷,其原型正是袁克文。
袁克文一直没有省钱这个概念,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分得的遗产终于花光。为了赚钱,他开始贩卖自己的书法作品。
因为他确实很有才华,而且有袁世凯之子这个身份,所以他的作品价格不低。
他曾在《北洋画报》上刊登“寒云卖字”的广告,具体价格是这样的:“连屏、直幅、横幅整纸每尺二元,半纸每尺一元。折扇每件六元,过大、过小别议。以上皆以行书为率,篆倍直,楷、隶加半,点品别议。先润后书,亲友减半,磨墨费加一成。”
虽然袁克文的书法作品很贵,但真的有很多人求着他题字。
据说,他有一项特长:把纸悬空,不用东西垫着,直接用毛笔写。写出来的字非常好,而且纸张没有任何损伤。
不仅各种报纸请他题字,就连一些小说也要他题字。有一次,袁克文很随意地为小说《民国艳史》题写封面。这个小说出版后,他收到一本,打开一看才发现书中有骂袁世凯的内容。袁克文非常后悔,但也改变不了什么,只是再也不敢瞎题字了。
如果袁克文只是一个落魄的败家子,那没什么特别的。但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热心公益的人。
1922年8月2日,广东特别是汕头地区遭遇强劲的台风,这一场天灾被称为20世纪中国最严重的台风灾害。
袁克文卖了自己心爱的字帖,用于赈灾。
这幅宋朝宣和年间的玉版《兰亭帖》精拓本,袁克文非常喜欢,曾经亲笔在上面题签和引首跋尾。
但灾难降临,伤亡惨重,这些身外物就不那么重要了。
袁克文42岁去世,他死的时候,家人只翻出20块钱,连丧事都办不了。
青帮的弟子们纷纷出钱,为他凑齐了办丧事的费用。
出殡之时,天津青帮的成员,还有当地的和尚、尼姑、道士等等纷纷送葬,还有近千名妓女也出现在送葬的队伍中。
袁世凯曾怒斥这个他最疼爱的儿子:“好好的皇子不当,非要学人家扮假名士,这给你高风亮节的。”
但我们看结局,袁世凯虽坐上皇位却被国人唾骂,袁克文虽晚景凄凉却有一大群底层人打心底里敬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