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猫也叫钓鱼猫、捕鱼猫,是一种体型中等的野生猫科动物,以擅长捕鱼而出名。它们主要分布在印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等亚洲国家,喜欢栖息在在河流、湖泊、鱼塘附近的芦苇丛、草丛中,或者是海边的红树林里,当它们饿的时候,常常就会下水捕鱼吃。
渔猫擅长在水中或湿地里活动,既是一个优秀的游泳运动员,也是一个捕鱼高手。它们有着天生的优势:拥有双层的毛发结构,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长有蹼足,既方便在潮湿的泥地上行走,也更容易驾驭水。
和其他会捕鱼的猫科动物相比,除了一般的捕鱼技术外,渔猫还掌握了一种有趣的、不需要鱼饵的“钓鱼”技术:渔猫会待在水边,用爪子模仿昆虫的运动,轻轻掠过水面,鱼儿见到后以为是昆虫就会迅速游过来,渔猫就会将其捕获……人类钓鱼往往还需要用到鱼饵,而渔猫“钓鱼”却连鱼饵也不用。看来,“钓鱼猫”这个称呼可不是空穴来风。
图:渔猫喜欢在夜间活动。
在很多人眼里,渔猫是一种可爱的猫科动物,然而,在现实中它们却常常为其他动物“背锅”,甚至惹来杀身之祸。
在印度和孟加拉国,渔猫有时会被人当成水獭而被杀死。而当地人之所以会猎杀水獭,一是受到了皮毛贸易的影响,二是因为水獭会捕食渔民喂养的鱼。一旦有渔民发现鱼塘中的鱼丢失了,往往就会认为都是渔猫造成的,然后设陷阱进行捕捉,甚至放置有毒的诱饵。有时,无论是水獭还是渔猫,都会被渔民杀死。
图:夜晚在水边出现的水獭,常常被当地人认为是渔猫。
事实上,渔猫虽然爱吃鱼,但远没有水獭吃得多。毕竟水獭整天都会泡在水里,到处捕鱼吃,而鱼类只占了渔猫饮食的一部分,它们还会捕食啮齿类等小动物(水獭也是保护动物,目前水獭的很多亚种都濒临灭绝)。
有时候,渔猫还会被人当成爱吃果实的果子狸而被杀死。果子狸属于灵猫科,渔猫属于猫科,但这两者的大小和花纹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不了解它们的人很容易将它们弄混。
图:分布在印度的一种果子狸,它的花纹和渔猫很像。
更有甚者,在孙德尔本斯的红树林,渔猫在夜间活动动静会被人认为是老虎在活动,为了防止被“老虎”袭击,人们有时会主动采取攻击措施,从而给渔猫带来伤害(在孙德尔本斯,有不少食人的孟加拉虎,当地人对老虎很敏感)……
就这样,渔猫时常被当地渔民当成其他动物而捕杀:偷鱼的是我,偷果子的是我,会吃人的也是我,我……我为什么为这么多动物“背锅”?
图:在印度,一只渔猫被人猎杀。
在南亚和东南亚渔猫的栖息地及附近,由于民众的受教育程度有限,不认识渔猫的人有很多,这给渔猫的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达到更好的渔猫保护宣传效果,动物保护工作者往往要拿着渔猫的照片告诉当地民众渔猫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图:动物保护工作者(左)教渔民识别渔猫。
目前,除了遭到猎杀外,渔猫还面临着气候变化、栖息地丧失等带来的威胁。作为一种美丽而又有趣的猫科动物,渔猫如果灭绝了将是人类的一大损失。所以,就算是渔猫吃了鱼塘里的很多鱼,放它一马又如何呢?(欢迎关注大猫来了,每天分享有趣的猫科动物科普知识。未经授权,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