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美食与山东的“秋露白”酒

2019-06-02   大罗言酒

鲁北平原的滨州,历史文化悠久,当地的风景名胜多有人文色彩:惠民县的孙子兵法城、孙子故园、魏氏庄园,邹平县的唐李庵、范公祠、醴泉寺(范仲淹的求学故地),另外,无棣县的碣石山,大觉寺,博兴县的麻大湖景区,滨城区的南海风景区、三河湖风景区,都是滨州值得一览的美景。

滨州美食与山东的“秋露白”酒

滨州自然资源丰富,淡水资源充足,渤海文蛤、梭子蟹等名优水产名扬海内外,这里还是中国最大的冬枣生产基地。

滨州的饮食文化多样,面食、蔬菜、水果、茶点、冷盘、热炒、大件(全鸡全鱼)等,一样都不缺。无棣金丝小枣、沾化冬枣、惠民蜜桃、邹平水杏等早已是驰名中外的特色名产。

锅子饼

滨州传统名吃。相传清朝末年。滨州西关有位姓邢的做饼人,在继承父业做饼的基础上,按照当地人的口味,以饼卷馅。

集饼与包子的优点为一体,创造了一种新的独具特色的饼食,取名锅子饼,锅子饼呈长方形,面皮用发酵面油煎做成,包以菠菜、青辣椒、鲜虾皮、豆腐末、粉条末等制成的馅,滑酥多馅,咸鲜适口,香而不腻。

无棣虾酱

原料以毛虾为主,有时也混有少量杂鱼,洗净后加盐 30%左右,即可出售,谓之“生皮”“鲜皮酱”;如再装入大缸发酵,称“老酱”,纯毛虾制成的虾酱呈稠糊状,暗红色。

该产品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 A、硫胺素等多种对人身体健康有益的元素,香味浓郁,生熟皆可食。

欢喜团

无棣县车王镇东李之口村的“欢喜团”源于清乾隆年间,“欢喜团”口感甜、脆、香、酥。玲珑剔透,工艺精细,有“团圆快乐,合家欢喜”之意,故深受人们喜爱。

“欢喜团”主要以碎粉条、千穗谷、大米、小米、糖稀、白糖为原料,用专用模具抟制成圆球,再配以麦杆、高梁秸穰、玉米秸穰、彩丝线,串连成五颜六色的“欢喜团”。

芝麻酥糖

芝麻酥糖是滨州民间传统风味食品,亦为山东名产之一。其以制做工艺精细、造型美观、营养丰富、香酥甜脆、食之不腻、芝麻浓香而闻名于世,堪称美食界一绝。

芝麻酥糖有一整套的生产工艺方式,需经过拣选、搓皮、炒熟、压碎、熬糖、拉条、拔丝、包装等多道工序。经手工工艺精心加工,抻拉成每块为2000 余条银丝麻花状,摆到盘内低温晾透,5 块装为一盒,用玻璃纸包装封面。

台子火烧

刚出炉的台子火烧,脆黄焦香。表皮薄如纸张,碰一下就能碎掉。里皮层层叠加,咬下去劲道柔滑。台子火烧制作并不复杂。烹饪时一般用槐木做燃料,并在锅底架设铁篦子。火烧出锅只能徒手拿取,即便手指上的皮肤被烫老了,仍严格遵循着这一要求。

阳信鸭梨

阳信鸭梨因其梨梗基部突起状似鸭头而得名,其初采为黄绿色,贮藏后通体金黄,贮藏可保鲜6个月。阳信鸭梨个大,皮薄核小,汁多无渣,酸甜适度,香味浓郁,素有“天生甘露”之美称。

阳信鸭梨栽培历史悠久,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在唐朝初期土生梨种就进入人工栽培,宋末明初开始园林生产和商品经营,并初具规模,明永乐年间“所栽梨树块块成行,果实累累,四方闻名”。清末民初,已有人“打洋梨”,指将阳信鸭梨肩挑车推送往登州(烟台)码头,然后运到东南亚一带。

山东是中国酒文化极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春秋时期的鲁国,其酿酒业已颇具规模。鲁国出产的酒称之为“鲁酒”,虽然鲁酒已经被当作盟会献品,但还是稍显淡薄,以至出现“鲁酒薄而邯郸围”的典传。但无论如何,鲁酒终有一定的名气,后世各朝称鲁中地区的美酒,仍常冠以“鲁酒”之号。

宋代是山东酿酒业的迅速成长期,酒的品种与产量都达到当时的一流水准,而且名酒辈出。张能臣《酒名记》列举北宋名酒二百二十三种,其中山东酒就占二十七种。

元明时期,山东地区崛起了著名的“秋露白”酒。山东的“秋露白”酒是采用复式发酵法酿制的一种米酒,酒质纯正而气味芬香,元明两代,在文人阶层格外受宠。

元人许有壬《秋露白酒熟卧闻糟声喜而得句》诗云:“治曲辛勤夏竟秋,奇功今日遂全收。日华煎露成真液,泉脉穿岩咽细流。不忍拨醅斟瓮面,且教留响在床头。老怀块磊行浇尽,三径黄花两玉舟。”诗中的赞美之意流于言表。

“秋露白”酒从夏季开始酿制,秋高气爽之时酿熟,在酿制过程中加入花露一类的串香材料,因而极具特色。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