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故事内容为网友“静心”的生活经历,她嫁进门35年了,一直和婆婆维持着表面和睦,好多人指责她不跟婆婆住一起,但是她内心的难受又有谁知道呢?以下内容已隐去真实姓名,网友们有没有发现身边的老人年纪大了性格会改变呢?
我和丈夫是自由恋爱,在30多年前是不常见的,听说公婆之前也曾经给丈夫安排过相亲,不过他一直没有答应。那时候我们恋爱结婚,公婆是不支持的,因为我是农村户口,丈夫是正式单位工作的城里人。
好在我们为爱坚持,至今我和丈夫相濡以沫35载,育有一儿一女,感情很好。儿子三年前恋爱,我和丈夫也不太喜欢儿媳妇,因为她看起来比较强势,但儿子很中意,我们想到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就答应了,两年前儿子结婚,如今我和儿媳妇相处得很好。
我倒不是想说我和儿媳妇,我想说一下我和我那83岁的婆婆。公公20年前去世,我丈夫还有一个妹妹,婆家也很近,按说我们可以互相照顾,但是因为婆婆的存在,我和小姑子的感情很一般,近几年因为几件小事,我和婆婆的关系也每况日下。
我和丈夫在外工作,所以在老家陪婆婆的时间比较少,再加上她并不喜欢我,我回去的时候,她就像是家里来客人一样,特别虚,吃饭都要客套一阵子。婆婆不爱收拾卫生,家里经常烂七八糟,我每次回去都要给她收拾卫生,但每次收拾完,我得到的都不是婆婆的夸赞,而是挑三拣四,好像我给她打扫卫生还有错了。
小姑子也不喜欢我,我本不在意的,但5年前,小姑子突然要离婚,经常找我求助,我才感觉我们亲密了一些。但是我自认为的亲密不过是一厢情愿,因为我一直想劝她好好经营自己的家庭,离婚不是闹着玩的,但婆婆却坚持要小姑子离婚,说三条腿的青蛙难找,两条腿的男人多得是。
在婆婆的支持下,小姑子各种闹腾着要离婚,她和妹夫到底是因为什么闹矛盾至今没人知道,可因为我接待了几次来家里找她的妹夫,她就直接跟我们断了联系,就连我丈夫、她亲哥,都成了她的仇人,只有支持她离婚的人才是好人。
为此我对婆婆意见很大:孩子们有自己的感情路要走,不能因为我们的看法就去强行干涉,婆婆强要小姑子离婚,对她又有什么好处呢?五年前小姑子已经43岁,离婚以后何去何从呢?
为了避免我和婆婆之间产生更多矛盾,我更少回老家了,基本是节假日我丈夫把婆婆接到我们身边过节,我才会见到婆婆。可突然的一场大病,让我们之间必须生活到了一起:四年前,婆婆突然脑梗,右边身体完全失去了知觉。
恢复期是我和儿子陪着她做康复,每天强行架着她出去走路散步,不到半年就已经能自理,虽然不可能回到病前的身体状态,但是将近80岁的人了,还能下床活动已经很不错了。从那以后,我就留婆婆在我身边生活了,生怕她病情反复。
可是两年前儿子结婚前的一件事,再次让我对婆婆失去了信心,说出去让人难以相信:婆媳35年,居然因1000块钱,婆婆亲手撕破了婆媳矛盾最后的遮羞布。
婆婆是有养老金的,每个月1300块钱,我丈夫每月给她取出来给她,从来没有在我们手里过夜。那天距离娶儿媳妇还有十天,我外出带儿媳妇采购喜服和三金,同行的还有本家的一个大嫂,儿媳把我们送到家之后就离开了,我和大嫂进门,却发现坐在客厅的婆婆脸色不对劲。
我担心她是身体不舒服,就赶紧问她:“婆婆,你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婆婆翻我一个白眼说:“我放在秋裤里的1000块钱不见了。”我一看她情绪很激动,生怕她身体出问题,赶紧劝她说:“婆婆,钱丢了就当我花了,我赔给你。”
没想到婆婆继续翻我一个白眼说:“谁花了谁心里清楚。”我把婆婆的话当气话,所以没往心里去,大嫂劝我婆婆说:“你是不是记错地方了?”婆婆大发雷霆:“没有没有,我记得很清楚。”大嫂有点尴尬,转头跟我说:“要不你再给她找找?”
最后我和大嫂一起翻婆婆的衣橱,确实在衣橱角落里找到1000块钱。本以为找到钱婆婆能高兴起来,结果她还是一直碎碎念:“我就是放在秋裤里了,怎么就跑到衣橱里?肯定是给我洗秋裤的时候偷放起来了。”
谁听了这话还能淡定?年轻时候婆婆就这脾气,老了之后更加固执,甚至连年轻时候的那点矜持都不见了,对谁都是大喊大叫,我体谅她身体不舒服,但是为什么所有错都是我的呢?我为此搬去和儿媳妇住,丈夫每天给婆婆做饭,虽然大家都指责我不孝顺,但是我问心无愧。
事事儿有话说:那个年代的婆媳关系都是比较虚的,很少有婆婆真的把媳妇当亲人,也几乎没有媳妇会真的依赖婆婆。文中的儿媳已经尽力在对婆婆好了,尤其是明知道婆婆脾气不好,依然能尽力照顾,可是换来的依然是婆婆的不体谅。
人的性格会随着年纪增长有改变,尤其是老人到了75岁之后,在心智方面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也就是我们俗话里经常说到的“老小孩”,言行方面越来越接近小孩子,任性、不讲道理也是常有的事情。在养老方面,我认为情感方面的困难比经济方面的更加难克服。
随着年岁渐长,越来越能理解“久病床前无孝子”、“多年媳妇熬成婆”这样的内容,看到每一个上有老下有下的女人,都会对她们肃然起敬。在那一张张笑脸背后,到底还藏着多少生活的不如意,谁能一一说清楚呢?
本文由大侠李事事儿原创,欢迎关注,带您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