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死后不要收乡亲们的份子钱,不要在坟上为我立碑,把钱用在孩子们的学业上面……

2019-11-26   石家庄日报

“我死后不要收乡亲们的份子钱,要减轻大家的经济负担;不要在坟上为我立碑,把钱用在孩子们的学业上面……”11月22日,赞皇县黄北坪了丝坡村村民晏竹平拿出了母亲冯秀梅的生前遗嘱,遗嘱上的内容令人感动。

1949年5月入党的冯秀梅,生平勤劳简朴、为人忠厚,并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身份,处处以身作则。“我没想到母亲在临终前会写下这样的遗嘱。”晏竹平说,母亲是个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乡亲们起到带头作用的好党员,自从县里积极倡导移风易俗以来,老人坚决支持并多次要求家人,在她过世后丧事一切从简,她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度自觉为乡亲们树立了标杆。

老人过世后,其子女强忍内心的悲痛,不打折扣地完成老人的遗愿。晏竹平在院内张贴了不收份子钱的告示,这一举动受到了乡亲们的高度好评,也让乡亲们看到了移风易俗的好处。

“过去我们村操办红白喜事,习惯讲排场、比阔气,办酒席让‘人情债’不堪重负。”了丝坡村村干部武振山说,冯秀梅老人去世后,主动要求丧事简办,给乡亲们省了不少麻烦。村民不仅没有感觉到人情味的淡薄,反而对老人增添了一份尊重。

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近年来,赞皇县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积极整治民俗活动违规大操大办现象,并深化移风易俗的号召,以实际行动抵制歪风陋俗,真正把基层群众的人情负担减下来,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据了解,为减轻农民负担,赞皇在全县212个行政村建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着重对婚丧嫁娶、民事民风等民间习俗进行引导,还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纳入“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等文明评创活动的评选条件。

记者│岳金宏 见习记者 李坤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编辑│闫艳丽

审核│刘宝芝 冯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