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红楼梦》在清朝是禁书?你看风月宝鉴映射什么?隐喻太高明

2020-10-14   小懒猫yen

原标题:难怪《红楼梦》在清朝是禁书?你看风月宝鉴映射什么?隐喻太高明

每一次读《红楼梦》,都有不一样的感觉,每一次观察书中的人物,都会有新的看法与感受,大家好,我是晓松谈史,每天为大家推送不一样的原创内容。

《红楼梦》区别于其他历史小说的最突出特点,便是“一喉二歌”。表面上这是一部小说,实际上是一部野史。而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作者不得不用小说作掩护,将历史隐于其中。小说开头说所,《石头记》曾名《风月宝鉴》,霍氏姐弟认为,贾瑞临终手中所持的“风月宝鉴”,正好是对这本书既形象又具体的一部比喻。风月宝鉴的正面,描写的是风月繁华、温柔富贵、儿女情长的风月小说,而风月宝鉴的背面,则是白骨粼粼、血泪斑斑的历史——一部隐于小说中的历史。

在第十三回《贾天祥正照风月鉴》,贾瑞中了凤姐的相思局,结果患病,跛足道人送给他一面风月宝鉴,这镜子正面是美女,背面却是白骷髅。看背面病很快就好,看正面就沉溺其中死得快。

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庚双夹: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遗害于世不小。”(庚双夹:腐儒。)遂命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庚双夹:观者记之。)贾代儒要烧镜子,已是很奇怪了,批书人的话更奇怪 —— “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 这到底是镜子还是书? 说野史可毁,言下之意此书是正史,不可毁。

那就是著名的“清风诗”案,是明末著名文人徐干学的儿子徐骏,写了那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风月,就是清风明月,就是喻指清朝和明朝,风月宝鉴,便是指“清兴明亡的那段历史”,这样的历史,野史写得乱七八糟,正史又不记载,唯有这《风月宝鉴》记录了,当然是“烧不得”。

从风月宝鉴的来历看,道士称它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 而太虚幻境的对联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凤姐对待贾瑞完全是假情假意。风月宝鉴的正面是美人的凤姐,反面是骷髅;正面是假,反面是真;正面是现象,反面是本质。因此,风月宝鉴就不仅仅是一面具象化的镜子,它还是一面抽象化的、蕴含着丰富哲理意味的镜子,涵盖了正与反。真与假,现象与本质诸方面的对立统一。

道士说了,这个风月宝鉴只能照背面,专治你的病,千万不能照正面。贾瑞翻到背面一看是个骷髅,吓了一大跳,大骂道士坑爹,翻到正面一看,却喜笑颜开。原来正面镜子里正是自己朝思夜想、千娇百媚的凤姐儿,于是迷迷糊糊就走进了风月宝鉴中,反反复复多次之后,这位贾瑞大爷就灰飞烟灭了。

贾瑞照反面,“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骷髅是什么意思?冯其庸教授解读是警醒世人,从美色中见骷髅,于富贵时见贫穷,于繁华时见凋零。脂砚斋评语:“好知青冢髓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所谓“风月宝鉴”不仅警示男女之情,还包括了繁华生活的全部。

可悲的是,世人大多如贾瑞一般,贪恋正面的荣华富贵男欢女爱,贪恋尘世之风月之名利而不能自拔,殊不知“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就像秦可卿托梦王熙凤说的“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如同宝鉴的正反两面,应了那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古话。

原来《风月宝鉴》不只是一块镜子,乃是一部隐写的正史!鉴,以史为鉴,可以知更替。宝鉴,便是宝贵的历史借鉴。月喻太子,月就是指康熙时期的废太子胤礽!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巳时,皇后赫舍里氏诞育皇子,由于难产,在两个时辰后的申时便去世。再得嫡子与突丧皇后两件事的同时发生,给年轻的皇帝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在他为皇后做出诸多出人意料的善后之事后,做出一个更加惊人的决定:册立襁褓中的婴儿为皇太子。这个孩子就是胤礽,从小胤礽就被康熙向大清 皇帝 的地位重要培养。在这种孤独的情况下,胤礽被其他皇子孤立,这也成为胤礽以后暴力行为的出发点。

胤礽母亲赫舍里皇后为康熙皇帝的第一人嫡皇后,首辅大臣之首索尼之女,赫舍里产胤礽时难产而死,故康熙爷立胤礽为太子,由康熙爷亲自教导,但可能是长大后太过娇纵等等很多原因,为康熙爷忌惮,故而痛心疾首的废了他,二废二立,可见康熙爷对他的情意匪浅,但是终究是费了的,所以又叫废太子。

红楼梦通篇都在讲宝二爷、链二爷,想保的是哪位二爷,怜的又是哪位二爷呢?那时候能称二爷的,不是胤礽是谁?而且胤礽原名保成,可不是宝二爷吗?也许是废太子被幽禁后感伤自身所写,曹氏妥妥的太子亲信,他的手书不给了曹家给了谁?所以曹公从来不说是自己所著,只说自己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将真事隐去。

而且宝二爷大丫头名叫袭人,袭人袭人,该袭大位的人啊,可惜最后谁知公子无缘呢?还有老太太的慈爱,在贾政打宝玉的时候那样护着,不和太皇太后一直大力反对废太子一般么?胤礽生母早丧,继后佟佳氏一生无儿无女,不正是链二爷的情景?还有二爷的妻子凤姐儿,除太后皇后,也只太子妃敢称凤主而已了。

这也难怪难怪《红楼梦》在清朝是禁书?你看风月宝鉴映射什么?都是皇家的事情,是真实的历史,作者这样的隐喻太高明。

红楼有一梦,引无数后人尽痴迷!感谢大家能抽空仔细阅读完,本文是晓松谈史一些小小的见解与看法!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本文由晓松谈史原创,欢迎收藏关注,希望能为喜欢《红楼梦》的朋友们提供借鉴,同时也欢迎各位客官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