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不仅是水质稳定的基础,还是种苗的天然开口饵料。而且藻类能培养起来,还能说明水中没什么有害物质。
如果藻类培养不起来,你还要找找原因,否则你的种苗就要面临很大的问题,你敢不敢赌呢?
但是很多人认为藻类培养太过麻烦,而且自己也不是很懂,结果就是对此不重视,直到出了问题后,才想起来要去解决。
在水产养殖中,学会防患未然其实比亡羊补牢更重要。而且藻类培养其实真的很简单。
简单到像是种菜一样,菜种+土壤+肥料,在合适的环境下,经过一段时间,菜就能长起来了。
藻类培养也是这个道理的,藻种+水+肥料,在合适的环境下,经过一段时间,藻类就能培养起来了。
但为什么不少养殖户反应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自己的藻类老是培养不起来?这其实是他们的培藻方法导致的。
培藻并不是有藻种和肥料就行的,还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很多养殖户都忽略了这点。
其实不管是什么环境,只要我们能找到原因,就能把藻类培养起来。
但有些塘藻类培养起来太难,我们就要做相应地处理就行了,因为有的时候天气不好,藻类是很难培养起来的。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可缺少的。
藻类的培养对水质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如碱度、钙镁离子浓度高的塘,藻类培养起来相对容易很多;而碱度、钙镁离子浓度低的塘,藻类就很难培养起来。
所以我才老是强调放苗前要先把池塘的水质调好才放苗,就是为了减少养殖过程中出现更多麻烦的问题。
记住: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更好的方法。学会找原因,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培菌和培藻的道理其实也是一样一样的,跟种菜没什么区别。培菌就是菌种+泥和水+肥料,在合适的环境中,就能培育起来了。
当然在自然界中是不会缺少菌种的,但不同的菌种对养殖的成败有重大影响。在养殖过程中,我们需要的不是某种单一菌种,而是需要多种不同的菌种。
微生物讲究的是多样化,最怕就是单一化,因而培菌就要把菌种搞复杂一些,把种类搞多一些,这样系统才能更加稳定。
培菌的肥料,更准确地说就是营养物质,细菌对营养的要求跟藻类是不完全一样的。
藻类一般能够直接吸收无机盐,而细菌更多地直接分解有机物。
当然还有部分细菌可以直接吸收无机盐的。不同的细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是不同的。
而要想建立稳定的系统就必须为不同的细菌提供其合适的营养物质。
在养殖过程中,对养殖品种危害最大的就是一些厌氧型的细菌,如弧菌、气单孢菌、假单孢菌、链球菌等。
因此预防厌氧型细菌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高水体中的溶氧,让厌氧菌不能大量繁殖,让好氧菌更好地繁殖。
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由于饲料的大量使用,有机物的大量积累,天气的经常改变,造成水体环境中的溶氧经常不足,更有利于厌氧菌的大量繁殖,因而病害容易暴发。
培菌讲究的是微生物的多样性,因而要提供合适的环境和营养物质让微生物种类丰富多样,这是减少病害暴发的最好办法。
而水体碱度和硬度又是微生物和藻类生长繁殖的重要基础。因此,只有把基础打好打牢,你的养殖效益才能稳步提高。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