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肖家大岩,200多年繁衍300多口人,如今……

2019-06-20   每日看看看

在去的时候,熟透了的桑葚已经掉落,葱茏的树叶掩映着绝壁,岩上的燕子因为“陌生人”的到来,显得格外兴奋,在天空中叽叽喳喳的飞来飞去。天空蔚蓝如海,几朵无心岀岫的白云浮着,随着大气的流动而变

很遗憾,如今的肖家大岩,已经人去楼空。在绝壁下的楼房,只剩下残垣断壁。除了偶尔有人到此野游,留下的包装纸和灰烬,还能证明人间烟火之外,那些微微倾斜,而又倔强挺立的木结构房屋,似乎已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

位于元堡乡苦草村的肖家大岩,之前也曾十分繁荣。12年去,恩施晚报的记者胡俊杰曾探访过肖家大岩,时年76岁的肖烈海老人向他回忆——

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听父辈讲过这代代相传的“家训”:时间大概要追溯到公元1800年左右,期间,江西年年洪灾庄稼颗粒无收,肖支林、肖支索两兄弟逃荒来到利川市团堡境内。见团堡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原本打算在此安居乐业,谁料一天夜里家中突然闯进数名劫匪,为了保卫财产,兄弟俩奋起反抗中将其中一名劫匪打成重伤,劫匪负伤而逃,并扬言改日要让兄弟俩死无葬身之地。一向老实巴交的兄弟俩为了自保,只好离开团堡,另寻新的居所。

他们遇山爬山,遇水涉水,几天后来到利川市元堡乡苦草村的一处悬崖,见这里偏僻隐蔽,水源方便,于是就住了下来。肖支林、肖支索两兄弟非常勤劳,在此开荒种地、修房建屋、娶妻生子,过着世外桃源般的日子。

为了防御劫匪的攻击,兄弟俩在悬崖边筑起3米多高的院墙,大门用厚厚的木板做成。因为悬崖其余3面皆是绝壁,只要有人守在院墙上,就可以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一天夜里,果然来了20多名土匪,他们准备抢走院里的几头牲口,可怎么也无法进门。这时,院里的人听到响声后,立即拿出防御用的火枪朝天放了一枪,吓得劫匪仓皇而逃。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劫匪来骚扰。

据肖烈海老人介绍,从最开始搬到悬崖来的“支”字派,到后来的的“祠”、“应”、“昌”、“烈”、“汝”、“孔”、“孟”,肖氏在这悬崖里一共经历了八辈人。其中子又有孙,孙又有子,人口越来越多,到上世纪80年代,这里达到人口巅峰,有11户共48人。

在所有的子女都搬出去居住之后,肖烈海老人在这里固守着,过着原始古朴的生活。几年之后,驾鹤西去。实现了“死也要死在这里”的夙愿。

图为2007年拍摄的崖居照片(来源:利川讯)

至此,生息繁衍了两百多年,养育人丁300多口的肖家大岩,最终被废弃,成为荒芜凄美的自然景观。

在这座废弃的崖居院落里,屋后绝壁上的清泉,还在“滴答滴答”的滴落,如同时光的声音。而在这里,有许多事物,还保存着时光的记忆,比如被烟熏火燎得黢黑的屋梁和板壁,比如板壁上刻写的字迹,比如那只被生漆漆得发亮的空桶,里面装满了空气,从未空过……但是,当你真的想要走进它们的时候,才发现,许多远去的事物,已经遥不可及。



一个“人情簿子”掉落在某一间房屋的废墟里,那上面的文字,还清晰可见。在拾元贰拾元的时代里,人与人的礼尚往来,是如此的干净和清澈。

那些依然还悬挂在窗台上的蜂桶,也因为主人的离去,而成了空巢,即使各种野花,还在竞相开放,但所有的疏远和寂寞,已经成了一种不可抵达的现实。

在屋场的右边,有一座院门,院门被一株巨大的青藤覆盖,几乎看不到石墙和门框。不知道这株青藤,和这座院落,谁来得更久远,但是可以预见,那些木屋在某一刻倒塌之后,这株青藤,一定还活着。

我从悬崖上的栈道返回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去的时候那种望而生畏的感觉。这条栈道是肖烈海老人为了方便生产和生活,在1965年,和儿子们用钢钎和铁锤在绝壁上硬凿出来的,花去了大约半年时间,终于凿出一条100余米长的栈道。

当我走过了他们的艰辛之后,已经不觉得是艰辛了。因为从肖家大岩搬出去的人们,已经在这个时代里生活得越来越幸福美好。

来源:利川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