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吃干脆面也能赚大钱,三十年前郑州小土豪已经这么干了

2019-09-17   有趣郑州



这是有趣郑州第420篇原创文章

全文字数: 3300

阅读时间: 6分钟

每天10:10,多爱郑州一点点

昨天接了个骚扰电话,说可以借给有趣君一大笔钱,而且可以分期慢慢还,套路还是那么个套路,有趣君默默挂了电话以后,扪心自问:

缺钱吗?

真缺钱。鸡蛋5块多,猪肉二三十。连楼下卖的油条都越来越小了,原因是老板娘说猪肉涨价了,她儿子喜欢吃红烧肉。

丨逛个菜场,100块钱像打水漂

就这么任性,你还没脾气。

如果说现在的缺钱是因为欲望不断的攀升+物价的上涨,小时候才真是没钱,物质匮乏加上经济封锁,看到1分钱都想弯腰捡起来。

“**,谁吐的痰,这么圆。”

曾经的你,为钱做过什么样的囧事?

先写一个擦边球,提提神

上次离家出走的文章(在离家出走这件事儿上,郑州的小姑娘没怕过谁),说到一个学生为了看演唱会,工地偷扣儿的事儿,许多粉丝私信问有趣君,这到底是个啥。

话说上世纪8、90年代,郑州开始大兴土木,很多生活区附近出现许多工地,有些是厂子扩建,有些是拆旧盖新,工地使用的物料就大大咧咧地摆在空地上,无人看管。

许多另类从业者,包括但不限于收废品的,二手建材的,小偷小摸的,爱贪便宜的,就瞄上了这一本万利的“事业”。

丨城市再建,城市再见

但是成人毕竟目标大,而且被抓住除了送派出所不说,毒打一顿是难免的(那时候哪有什么私刑的概念,抓住就是先打再说),于是乎半大孩子成了他们最好的“助手”。

这些孩子胆大、灵活,被抓了事主最多教育一顿,也不敢上狠手,有胆量告诉家长的是少之又少。

总之,那几年总有那么几个工地看到学生的身影。


刘三就是其中之一,刘三不是因为家里排行第三,而是真名就是刘三。

丨如今想要找到裸露的工地,只有到烂尾的地方了

从名字就能看出来刘三家没什么文化,父母都是进城务工人员,能负担起学费还有什么赞助费(大概叫这个名字吧)就已经是极限了,哪还有什么零花钱。

刘三也不是那种贪图享受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但是初到陌生地的寂寞以及想迅速融合到小团体里的渴望,让刘三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不可自拔。

环境对于一个人有多重要,估计各位读者要比有趣君明白的多。“大哥”带头,“小弟”刘三怎敢不从?从望风开始,一步步发展成主力人员。

偷过扳手、钳子、螺丝刀,拿过钢管、铁钉、安全帽。最终发现“扣儿”是值钱货当中最方便携带的,最方便携带东西中最值钱的。

丨大风车是常客

从此踏上一条不归路。换来的钱不过物品本身价值的十分之一,但对于一个毛孩子来说已是巨款。


吃香酥米、无花果、两块钱的烧饼夹羊肉串填满腮帮。逛录像厅、打台球、人民公园大风车正滑倒滑都很牛。

反正是那个时代新鲜时尚的玩意都接触。刘三内心其实是抵触的,他知道这样不对,但虚荣心和那种被人追捧的感觉真好。

中间被抓过几次,也就是吓吓,最多打几巴掌。

丨现在工地都有了高级设施。想再动坏心思,难了

但最后刘三还是放弃了,不是因为别的,这附近多了一批新的小混混,一次刘三他们去“开工”,两拨人碰到了一起,不知怎地就动起手来。

后来,惊动了蜜蜂张派出所,家长去领的人。

回到家,父亲蹲在门口台阶上抽烟,母亲吧嗒吧嗒掉眼泪。

至于打了没打,据刘三说是没打,但有趣君不信。从那以后刘三不再胡来,虽说成绩依旧没什么起色,但起码是个中规中矩的孩子。

高端替考,令人惊叹

替考,曾经红极一时,又随着监考技术不断革新,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当中的一种行为。

但张程却把这本事,发挥到了极致,需要的不仅仅是实力,还有运气。

张程的学习很好,不是那种常规的好。特别是英语,不单自己能拿到90+,还能送出好几个70+助攻的那种好。

那时候英语不好的学生太多了,什么叫语言环境,啥叫家长辅导,家长连26个英文字母都不知道咋回事的大有人在。

丨那时候的哑巴英语。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不明白

所以许多学生的英语成了老大难,但恰好那几年流行个ABC,家长们都以英语成绩用来判定孩子是否聪明,能不能出息,甚至可不可以出国。

可笑,有趣君初中英语次次年级前10,到现在不还在郑州待着吗。

当然前期是纯免费的,使用的用户多了,自然想到收费。(这套路为什么这么熟悉)

传纸条,扔橡皮,老法子随着老师的关注日渐失效,新办法的呼之欲出是时代的需求。

一天在发作业本的时候,张程突然开了窍。

丨千万别作弊,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发作业本,一个小组的本子放在排头,一本一本往后传。张程觉得这是个非常BUG的事情。

英语用的答题卡,涂满一次需要多久?张程在一次测验中,完美地和后桌配合,一个人做完卷子,涂了两个人的答题卡。

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把答题卡收集过来,这对于经常作弊的他们来说太简单不过,于是乎,张程周边的位置炙手可热。

张程也很聪明,制定了不同三套故意答得不一样的方式,基本上没出过什么纰漏。


丨据调查,70%的学生做过弊或者幻想做过弊

有粉丝会问,难道老师发现不了没有答题卡的同学么?多要两张答题卡就行了,交卷的时候不上交,张程能清晰地记住“客户”的姓名、学号。而且答题卡是机器阅卷,单独收取。

发现瑕疵就及时改进,一般一次考试赚取一张打口碟的钱是问题不大的。

缺点就是这种方式只能用在平时,到期末这种全年级叉开坐,按照成绩分考场,周边难得有认识的同学就会极端麻烦和危险。一次两次后,英语老师便发现成绩不稳定学生的小团体了。

丨学生时代的单纯与美好

旁敲侧击+威逼利诱,再铁的同盟和所谓的江湖仗义都在“叫家长”的指令下冰消云散,当张程以大无畏的精神走向教导处的时候,仿佛响起了黄飞鸿的BGM。

后来就是个口头警告,AB卷、答题卡数量排查、横涂版和竖涂版答题卡的使用,让这种赚钱方式消失了。

培养商人,从小做起

前面两个看着可能还比较LOW,接下来这个,有趣君要不是亲身经历,到现在也不敢相信它的确发生在一个80年代,年仅10岁的小孩儿身上。

直到如今,每每想起来,还觉得惊叹。

孙宾,南方人,随经商的父母从广东到河南,插班成了有趣君的同学,就读于东三马路小学。

丨风雨飘摇几十年,这学校依然坚挺

父母做的小食品批发生意,偶尔拿些新奇的、市面上还比较少见的零食来班上兜售,司空见惯,免费送班干部几包,换得一些便利权利也是小操作。

后来有了本钱,到地下道附近批发些游戏币来兜售已经让人叹为观止。

攒够了钱买个俄罗斯方块游戏机,放学后在南关桥头公开出租,掐着表,10分钟一局的那么精细。班上第一台GAMEBOY、小霸王学习机,均没逃过他的手。

能想到出租这个方法,已经算是有些天赋了。接下来的一些操作,更让有趣君咋舌。

丨孤独,可能是80后的原罪

前面咱提了,孙宾父母是做小食品批发生意的,那时候小食品除了吃,还有一件特别的功能——集卡。

不管你是水浒卡、圣斗士星矢卡、七龙珠卡,金卡银卡磨砂闪闪卡,只要你出,肯定有人集。

这给了孙宾极大的发挥空间,收卡、换卡带卖卡。

简单的说,初期用极少的钱、物把同学手里的卡都收来,并在同学当中快速树立威信,有了卡怎么办?孙宾就在四二班。


丨没几个死党,这活干不了!


同校的也有这么干的,他会根据收卡的人数适当调整价格。用恩惠发展手下的小弟帮他收卡。

等手里的卡到了一定数量,并打败了一些竞争者后,他开始注意卡的品质和稀有度。经常出现的卡片不再收取,专注一些高端卡、稀有卡。

等许多人开始意识到积攒到整套卡片的价值远远比单张卡片大的时候,就开始出手各种稀有卡片和高端卡。

这种资本积累的方式真是令人发指。

丨小时候羡慕有钱的孩子。现在还是

觉得很简单是吗?那各位是光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了。

光各种卡的信息、价格、稀有度记了田字本两本,自己的小金库全部打开投资,练就一身晃一晃干脆面就知道里面有没有卡的本事。你说,这得下多少工夫。

不过吃苦的事儿都是他自己说的,究竟有多神奇,有趣君也没亲眼见。


缺的是钱还是攀比?

小时候确实是没钱,物质生活不丰富加上家长担心孩子养成不好的消费习惯,手里都是不富裕的。

但吃喝穿带没什么问题,学习和生活上也没什么亏欠。

但就是想花钱,不知道为啥。

丨美好的世界,诱惑太多

可能是看到别人吃什么嘴馋?或许是那种从口袋里掏钱瞬间的潇洒迷惑了我们。

首先还是攀比心理作怪,你有的我也要有,我也有的要比你的更好。

其次就是寂寞,80后作为第一批独生子女,在性格、团体方面处于一个尴尬的境界。特别是初次到新环境后,想要快速融入小集体很难。艳羡别人能愉快玩耍的同时,想要加入,就得有超出对方的物质高度。

最后就是模仿啦,大人一举一动影响着孩子,在那个全民赚钱的年代,谁不是天天念叨着赚钱呢?

所以说,现在为人父母的80后们,考虑下我们小时候曾经的经历,在金钱上给孩子些许的自主吧。

有趣君也还是个孩子呢,求转账。




本文及摄影作品版权均归“有趣郑州”独家拥有

未经授权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任何平台转载

法律顾问:河南兴言律师事务所 张冕冕 18539972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