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利村乡上坪突围

2019-11-15   于都信息网1

上坪地处于都南乡边缘地区(今于都县利村乡上坪村),是个长约10华里的大山坑,四面高山环抱深山密林,远近一二百里人烟稀少,南边与安远、信丰等县相连,是中央苏区留下的最后一个红色乡村。

1935年2月底,项英、陈毅和贺昌等率领中央政府办事处和中央军区机关部队几千人,从禾丰转移到上坪,驻扎在上坪乡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増坪。当时,国民党重兵压境,气势汹汹,步步逼进,局势非常危急。3月上旬,经过几天紧张的整编疏散,机关部队迅速行动离开上坪,分九路往东南方向突围转移。

此时,项英正在向中央发电报告突围情况,直到下午5时发完电报后,项英命令把电台埋掉,才和陈毅一起率领部队离开上坪,直向福建长汀转移。当天晚上突遇大雨,天黑路滑,他们未能赶上贺昌、袁血卒等突围的部队。此时,安远河水猛涨,敌人已将两岸严密封锁,渡河受阻,陈毅只好率部返回上坪山区。黑暗中,项英带着部队走错道路,遭敌截击,队伍被打散。

天亮后,项英收集部队回到上坪与陈毅会合。这时,原代英县委书记曾纪财也恰巧辗转来到上坪。相见之下,大家分外高兴。他们一起住在交通员李梁缵家里,女主人曾丙姑热情地接待他们。大米吃完了,便煮红薯给他们吃。大家高兴地吃完了红薯,掏钱酬谢。根据当时形势,陈毅向项英建议,改向赣粤边油山一带突围。第二天,他们将十几名伤病员就地安置妥当后、向房东借来5套便衣,头戴皮帽、脚穿布鞋,装扮成逃难的老百姓。陈毅还拄着拐杖,一步一颠地走了几步,引得房东的孩子都笑了。临走时,陈毅对房东一家人说:“同志嫂,要坚持,不要怕,红军是会回来的,我们也要回来的!”

项英、陈毅等由上坪乡苏维埃主席带路,到达王母渡偷渡桃江,经过近20天夜行晓宿辗转周折,终于化险为夷,于4月初到达油山,与李乐天、杨尚奎胜利会合,开始了领导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新的战斗历程。

(供稿:于都县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