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战法令美军如此绝望?五星上将称李奇微要用20年才能到达鸭绿江

2020-07-19   我说今史

原标题:啥战法令美军如此绝望?五星上将称李奇微要用20年才能到达鸭绿江

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联合国军”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大举北进,一度打到了鸭绿江边。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总的带领下,入朝作战。经过第一至第五次战役,将美军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了三八线以南地区。之后敌我双方一直围绕着三八线反复拉锯,志愿军也由运动战转入了阵地战。此时能不能守住既得阵地成了一个问题。

一开始前沿的许多部队都是凭着士气在坚守,虽然最终守住了阵地,但美军强大的攻击火力给坚守阵地的志愿军部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那么美军的火力到底猛到什么程度呢?19兵团作战科科长余震,在一个叫老秃山的阵地上,划了一块1平方尺的地方,竟拣出了大小弹片287块。这样的杀伤密度,不要说人,就是蚂蚁,也很难存活。时任19兵团司令员的杨得志回忆说:“我们的阵地最好认,哪座山头、哪块高地光秃秃的,哪里就是我们的阵地。”

为了躲避美军铺天盖地的炮火,战士们在阵地上挖了许多单人防炮洞。这些洞形如猫耳,被称为“猫耳洞”。由于美军的炮火太猛,战士们就把洞挖得很深。这样左挖右挖,就将相邻的洞子连了起来,成了马蹄形状的坑道。不料这种坑道竟然经受住了美军炮火的考验,而且效果还出奇的好。1951年10月,李奇微指挥“联合国军”发起了秋季攻势,64军191师在马良山御敌,其中坚守216.8高地的1个连,依托坑道式工事,一天击退美军21次冲击,毙伤敌军700余人,自身仅伤亡26人。

杨得志得知这个战果后十分高兴,立刻将这个战例上报了志愿军总部。总部对此非常重视,李奇微的秋季攻势刚刚结束,彭老总就通知志愿军各部,从11月至年底,不再进行全线大反攻战役。 干什么? 修坑道!要求各防守要点,都要高标准地修筑坑道工事。这样几十万志愿军士兵在前沿阵地上,不是打仗,而是挥镐举锤,叮叮当当,兴高采烈地挖坑道了。

根据总部的要求,坑道口厚度普遍达10到15米。到后期,有的坑道顶部厚度已达到50米,一般的炮弹、炸弹都炸不塌,每条坑道至少挖有两个出口。1952年8月,志愿军在三八线正面战线,第一梯队的6个军构筑了坑道200公里,交通壕650公里,掩体1万多个。在这些坑道中,射击工事、交通壕、干道、支道等作战设施一应俱全,连宿舍、饭厅、厕所,甚至礼堂都被志愿军搬入了巨大的山脉中。

志愿军坑道防御工事完工后不久,李奇微又发起了新一轮的秋季攻势。“联合国军”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坦克和重炮,看起来很是威风,但在志愿军以坑道为主的防御工事面前却失去了用武之地。“联合国军”折腾了一个月,付出了十多万人的伤亡代价,只夺占了467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在长达250公里的战线上,平均推进了不足两公里,平均日推进60多米。也是说,每小时不足3米,与蜗牛的速度差不多。

时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五星上将布莱德雷绝望地说:“在敌人坑道工事面前,李奇微至少要用20年光景才能到达鸭绿江。”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共挖了长达1250公里的坑道,各种堑壕、交通壕长达6240公里,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