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闪闪亮

2019-11-01   老铁情谊

148# 原创 作者:铁一师宣传队 刘继业 铁道兵战友网 2019.11.01

那一年,我在铁道兵一师宣传队当兵。当时,全国上下都在大演“革命样板戏”,为紧跟形势,普及革命样板戏,70年秋冬,按照师党委的部署,我们宣传队将排演《红灯记》,列为重中之重的任务。至71年春夏,整整十个月的时间,我们争分夺秒,夜以继日,排演了全场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红灯记》,为襄渝铁路东段数十万筑路军民送去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部队对我们的要求是演英雄,学英雄,做英雄,全队战友自觉以英雄人物为榜样,抗严寒、战酷暑,常年奔波在崇山峻岭的铁路沿线各个施工工地和周围的工厂学校。连续几十场演出,代代相传的红灯精神早已深深融入宣传队员的灵魂,在大家心中闪闪发亮。

4月9日那天,我们送戏到远距团部的胡家营车站工地,这是在铁一团的最后一场演出。观众主要是民兵战友,还有当地和汉江对岸打着灯笼火把赶来看戏的山区群众。演出结束已经很晚了,我们很多演员连妆都没顾得卸,就抓紧收拾演出道具,装好车向将军河团部驶去。夜色深沉,劳累了一天的战友不少人已昏昏欲睡,夜间十一点左右,由于山路崎岖,出现连续“之”字形回头弯,视线又不好,我所乘坐的菲亚特卡车在一个回头弯处突然跳档失控,随后就冲下陡峭的断崖,翻倒在一片河滩上。当时我感觉不妙,“会出事吗?”还没反应过来,就随车掉下断崖,几声沉闷的响声,接着便什么都不知道了。待我清醒过来,只觉得身上剧痛,不知是什么压在我身上,使我喘不过气来!周围有呻吟声,也有轻轻的哭泣,我顿时反应过来:不好,出车祸了!为了鼓励战友,我下意识地轻轻念起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毛主席的教导,《红灯记》三代人英雄形象的榜样,给了我们巨大的力量,战友们纷纷进入战斗姿态。当时车祸现场的情况,师宣传队教导员冯德辅在给师党委的情况报告中做了忠实的记录——

1971年4月9日夜晚十一点,当满载宣传队员的菲亚特卡车于湖北陕西交界处偏远的胡家营冲出公路,坠下六米深河滩,一场车毁人亡的特大事故向毫无戒备、正当芳华岁月的青年军人突然袭来。卡车轰然坠地,现场一片死寂,钢铁尚且扭曲变形,面目全非,血肉之躯的人怎样了?冷酷的打击使许多宣传队员的青春热血染红了沙滩,他们从创痛中先后苏醒过来,尽管奄奄一息,在黑暗中立即有人第一时间发出了:“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的坚定呼喊;队员张宝华、刘烈红争分夺秒奋力奔跑、大声疾呼寻求救援;在工地帐篷临时包扎所里,战友们的第一反应几乎都不是自己伤了哪里,而是深深关切:“战友们还好吗?我管理的东西没有损坏吧?”程献焦急地询问:“杨立田(李玉和)、高荣婕(铁梅)、李芝琴(李奶奶)三代人怎么样了?”、王军不忘指点救援的民兵:“请把演出服收拾好…我们的《红灯记》还要继续…”王光辉在战友们中逐一安抚,稳定情绪…副指导员江光森(肋骨骨折)、共产党员罗忠碧(嘴唇撕裂);共青团员李伟明(颅骨线性骨折)、李芝琴(锁骨骨折)…等虽然身负重伤,都刚强地做到了不哭不叫。

事故造成了多人受伤,三人牺牲。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全队战友的思想情绪,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好好养伤,争取早日出院,继续为部队送去《红灯记》。

战友们互相勉励,积极配合治疗。班长王光隆努力恢复身体功能,争取早日让《红灯记》与指战员和民兵见面;重伤的林金清因肠破裂开了两刀,大家都以为他可能残废、从此告别舞台了;想不到一向文弱的他却顽强地站了起来,毅然重返战斗岗位。

部队给了我们最大的关怀和支持,部队指战员纷纷来医院慰问、师党委师领导对抢救治疗做出一次次指示,师医院安排了最强的医护专班,这一切给了队员们巨大的温暖和战胜伤痛的力量。

在恢复《红灯记》演出的过程中,宣传队党、团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先锋模范和突击队作用,全队上下拧成一股劲,以“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的英雄气概,克服伤残的困扰,全身心投入排练。两个月之后,许多宣传队员带着仍然隐隐的伤痛重新登上舞台,《红灯记》不但恢复了,而且一招一式一丝不苟、文戏武打不折不扣、完美地再现了”三代人”前仆后继的光辉形象和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襄渝铁路湖北段沿线的武当山麓、汉江岸畔,铁一师宣传队高举红灯,红灯闪闪照亮万水千山……

(兵网责编:苏北竹韵)


(头条编发:雪山飞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