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访山西大地,探寻古老中华的历史奥秘

2020-07-23     时尚旅游

原标题:穿访山西大地,探寻古老中华的历史奥秘

醋、面食、黄土与古城构成了绝大多数人对于山西的认知。人人都知道山西有历史,然而这些被时光的黄沙覆盖的岁月与故事究竟意味着什么,却鲜有人能够说个明白。

山西群山环绕的地形与干燥的气候使得大量历史遗存得以完好保留。如果将山西的历史痕迹串联起来,可以组成中华文明起源的脉络——先秦,文明在此起始;盛唐,宗教与文化开始在这里蓬勃发展;辽金年代的山西,则见证了民族融合的结果;明清,这片大地上繁盛的商贸往来又将文化传播到海内外……

循着这些历史的线索,以太原为轴心,驾车寻访留存在山西的人文精华,完成一场穿越之旅。

主题

山西历史穿越记

踏行中华文明的古远足迹

山西博物院—数千文物展现山西历史

山西是名副其实的人类文明发源地,经过考古学家出土发掘,早在180万年前山西境内就有人类生活的痕迹。这些痕迹从山西博物院的馆藏中可见一二。

走进博物院中,早期人类使用的石、器骨以及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展现了鲜活的古人类生活,仿佛让人踏入上古的世界。

经历了夏、商、周时期, 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从原始智人一步步跨入人类群居的社会生活。出土的骨辞见证了西周初年发生的大事——“晋”字作为国号出现,晋国成立,“山西”的概念出现了,人类文明的火种自此在这片土地上传播开来。

晋祠—中国现存最早皇家园林

随着“晋”字国号一起出现的还有晋祠,开启了山西地上文明的首个真实遗存。

和山西众多的古代地上建筑一样,始建于西周的晋祠历经沧桑,经过多次重修再建,如今依然屹立在最初的那片土地之上。

有着“三晋第一名胜”美誉的晋祠背靠悬山,面临汾水,是纪念3000余年前晋国第一代诸侯唐叔虞的祠堂。

在后世历朝历代的重修增建下,如今围绕着晋祠不仅已经修建起丰富的山水景致,而且造景思路上也相当有趣味,没有丝毫平铺直叙的呆板气息。

在传说中的“中国第一木制建筑”——晋祠圣母殿,各朝代遗留的匾额满挂梁枋,表面虽然斑驳却很有韵味。梁柱上的木制盘龙团是圣母殿独有,也是全中国仅有的木制建筑形制。

晋祠中还有许多著名景观,其中“周柏”是与晋祠古远历史最相呼应的一处——那是主殿左侧一株枝干雄伟的古木,为西周初年栽种,已有超过3000年的历史。

自然

黄土大地·表里河山

文明与自然依傍而生

将中华文明印记完整保留下来的,正是山西这片广袤的大地,它有着黄河冲击的沙河平原,也和巍峨的群山接壤。

独特的地貌形成干旱的气候,对建筑和文物的保护具有天然优势。群山孕育了文明,又保护了它们。

玄中寺—佛音藏在青山中

玄中寺位于距离太原不远的石壁山,这座始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寺庙也是佛教中净土宗的起源地。

建于石壁山中的玄中寺一派安宁景象,寺院内绿植葱郁,中轴线上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楼台,从低到高,与山峦融为一体。

遥远处,水珠滚落的声音混入耳边遒劲的风回转盘旋,婉转的鸟鸣从幽林中传来,会让人感到一种难得的禅韵。

五台山—清凉的佛国世界

抵达位于晋北的五台山时,气温明显地降低了很多。听说即便是酷暑时节,这里通常也只有20℃出头,因而五台山亦有一别名为“清凉山”。

这里的清凉是地形赋予的。五台山其实并不是一座山,而是由五座平顶山峰共同构成的,这也是“五台”二字的由来。

每个台顶海拔都在2400米以上,最高的北台顶海拔甚至达到3061米,为华北第一高峰。整体较高的地势,造就了“五台无夏天”的气象景观。

据说,五峰拱卫的样子从空中俯瞰的话,恰似人的五根手指。五峰以外的地方称台外,以内的“手掌”部分称台内,而“掌心”位置的台怀镇,就是五台山居民的生活中心。

人文

文化的交融·商业的繁荣

那些饱含历史往事的风云激荡

盛唐之后,随着政权格局分裂的五代十国再次聚合成为宋朝,以汉族为政权代表的南北宋和以契丹、女真等游牧民族为政权代表的辽代、金代形成了政权上的分庭抗礼。

自辽代起,草原民族的大肆入侵造成了文化的混血。草原民族的统治者也加入了佛教信仰的行列,从宗教信仰入手,将草原民族的意识与中原的传统思想相融合。

而上述这些历史过往,都在山西有着深刻的体现。

应县木塔—辽代皇后倡建的 千年木塔

应县木塔位于应县县中心,从下向上仰望,历代名人题写的匾额镶嵌塔身。一朵朵斗栱密布,宛如莲花层层相叠。外观看起来仅有六层的木塔,因为塔内各层之间另设有暗层,所以其实一共有九层。

实际上,应县木塔本名佛宫寺释迦塔,内部供奉有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由辽朝兴宗仁懿皇后萧挞里倡导修建,而这位仁懿皇后就是《杨家将》中霸气萧太后的孙媳。

当年,像接受辽朝统治的中原百姓一样信仰佛教的仁懿皇后,为感谢佛祖对萧氏一族的庇佑,同时祈祷大辽基业恒昌,便提议在自己的家乡应县修建了这座释迦塔。

但历史总是残酷的,塔建成后过了短短几十年,辽朝就惨遭灭国。唯有这座木塔恒久矗立在那里,历经强震、战乱、雷火而近千年不倒,直到今天。

云冈石窟—见证多民族文化融合

在辽国的陪都大同,自北魏便建立起来的云冈石窟也得到了当时的统治者——辽代皇室牵头进行的佛像修整和兴复。目前在第13窟,仍留有辽代的修像铭记碑刻。

到了辽末,女真人的精兵来袭,导致大同城连同城外的云冈石窟均遭严重破坏。但在屠刀落地之后,也同样是这些成功入主中原建立金朝江山的女真人,对石窟实施了重点修复。

在云冈石窟观看佛像还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佛像的造型体现了它们被建立的年代,纵跨历史几百年的佛造像群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建立于辽代、金朝的佛像面目上就带有清晰的胡子,令人一目了然。

平遥古城— 深宅高屋中的明清晋商往事

随后,忽必烈建立元朝,大一统的局面形成后,中央政权也向北部开始转移。明代与清代统一的政权造成经济的繁盛。而此时的山西,浓厚的宗教气息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繁荣的商业气息在黄河流域的源远流长。

能将明清时期的山西生活完整呈现的地方要数 平遥古城,这座保存得极其完好的古城将明清时期崛起的晋商文化彻底封存起来。

保留有店铺、寺庙、宅院等各类古建原貌的平遥,可谓一座明清建筑博物馆,尤其是对晋中风格四合院的集中展示,让它同样获得了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肯定,成为一座被全人类瞻仰的文化财富。

而那些为这座砖瓦骨架填补血肉的晋商往事,也发生于一座座深宅大院之中。

山西有着“商贾之乡”的称号,而平遥则是当之无愧的晋商源地。镖局和票号这两个中国保险业和金融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地位的商业形态,均发明于平遥。

前者雇佣武艺高强的镖师,提供现银运送、货物运输等必要的商贸服务;后者则随着晋商影响力在海内外的不断壮大应运而生,存款、放贷、汇兑一条龙服务,为平遥商人积累了在当时堪称天文数字的雄厚资本,分号甚至开设到了沙俄、印度等地。

险峰湍流

惊险中感动长存

如果从平遥古城沿着明清时期镖师们常走的送镖之路向东,便是太行山惊险绝人的挂壁公路。而向西穿过吕梁,便到了黄河壶口瀑布。

驾车沿黄河而行,此处便是蓝田人等众多早期人类的发现地。黄河孕育了人类文明的火种,义气、血泪与智慧都随着河水的流淌历历在目。

从终点又回到起点,这也是此行追寻历史踪迹的意义——串联散落各地的人类文明,寻找厚重的历史所带来的感动。

线路总览

此条线路属于《时尚旅游》探索山西的自驾线路。用时8天,行驶约1400公里,我们一同见证山西的璀璨历史。

Day1 太原—太原,宿太原

Day2 太原—太原,宿太原

Day3 太原—五台山,宿五台山

Day4 五台山—雁门关—应县,宿应县

Day5 应县—大同,宿大同

Day6 大同—大同,宿大同

Day7 大同—忻州—平遥,宿平遥

Day8 平遥—洪洞县

线路顾问:陆毅

统筹执行:王建国

路书编辑:喻婵

摄影师:孙旭晖

图片后期:肖茂军

视频导演:韩飞

航拍:叶亮昱

摄像师:海洋

探索更多路虎星级自驾线路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CBKfHMBnkjnB-0zBip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