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最近过得真是好难受。
事情还要从上周三开会的时候说起。这周数据不太好,小编通宵达旦了两晚上,整理出一版详细的反思汇报,本来想好好表现让领导看见我的努力,谁曾想PPT里不小心写反了一组数据,被同事当场指了出来。
当时我就觉得脑袋一嗡。
虽然强撑着尴尬搞定了汇报,也没被领导批评,但之后的每一天我都处于一种极大的恐慌中,忍不住在心里反复回想这件事——
这都能错我是不是太傻了?
领导会怎么看我?同事们怎么想我?
是不是只有我天天都在犯错?
我会不会被开除?
……
越想越自闭,以至于周末在家看综艺也没心情,直接关了手机大哭了一场。
我其实经常陷入这样的痛苦。
和家人吵架不小心说了重话,自己偷偷后悔难过半个月;因为犹豫不决错过了某个机会,之后的每天晚上都在猛虎落泪;我甚至到现在都能清楚记得被高中班主任当着全班骂的恐惧。
“回味失败”,其实是一种很多人都有的、会把人心力耗竭的病态思维方式。(可惜生活不是吃鸡,我们也买不到医疗箱回血)
即使一件事过去很久了,还是忘不掉当时的情景,有空就把这些内容翻出来“回味”一下。
这种只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不幸”上,持续关注自身消极情绪的状态,心理学把它称为思维反刍。
这绝不是自省。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遭遇爱人出轨的背叛,“自我反省”的林品如会努力健身、学习、整容,“把你们加注在我和我家人身上的痛苦全部还给你们。”
而被“思维反刍”困住的人们,就会不停地焦虑,一定是我太胖了,一定是我太穷了,一定是我性格不好。
拿汇报出错这件事儿来说,本来没什么影响,并没有没造成公司的实际损失,但是在无数次的“思维反刍”后,这件事在我心里变得越来越不可饶恕。以至于我连着失眠了一周,这几天的工作也是小问题不断。
类似“思维反刍”这样,会使人难以自拔地陷入“情绪黑洞”的因素有很多,在《情绪急救》这本书里,就细致地划分出了造成心理伤害的“七宗罪”——
拒绝:日常生活的摩擦伤害
孤独:人际关系的“肌无力”
丧失与精神创伤:心理的伤口
内疚:情感体系的毒药
反刍:重新揭开结痂的伤疤
失败:情绪“感冒”如何发展为心理“肺炎”
自卑:削弱你的情感免疫系统
它们都是导致我们负面情绪的罪魁祸首。
《情绪急救》
牛反刍健胃,你反刍伤身
按道理讲,及时反思失败,是聪明人士变成成功人士的必经之路,为什么“思维反刍”却会让我们陷入痛苦呢?
首先,思维反刍是一种过度反思,更多的是站在失败者的角度主观想象,会使自己陷入无意义的焦虑、恐慌,也就是“自己吓自己”。
其次,开始思维反刍之后,个体注意力会聚焦于自己的负面感受,忙于焦虑而非改掉错误,长此以往只会加重、延长负性情绪。
焦虑不是病,可烦起来要人命。
老话说的“难得糊涂”,其实就是治疗“反刍思维”的特效药。
当然,如果一时间掌握不了“别想太多”的智慧,那该找朋友倾诉就找朋友,该找医生治疗就找医生,千万不要放任自己胡思乱想。书里在这一块还介绍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引导我们建立自信、改善状态。
总之,意识到“思维反刍”的存在,就是战胜它的开始。
当你战胜“思维反刍”之后,你就战胜了99%的普通人。不过,想要成为更厉害的极少数,还得再多做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