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上午,东营区改革攻坚暨重点工作推进会议召开。东营区委书记成秋林出席会议并讲话,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燕雪英主持会议。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成彬,区政协党组书记宋家敬等区领导出席会议。
成秋林指出,“重点工作攻坚年”,实质就是“改革攻坚年”。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聚力推进“四项重点工作”“九个三年行动计划”“十二大改革攻坚行动”。要强化要素导向,以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湿地型产业生态为引领,以“八大赋能”为动力,同时间赛跑、以改革开路、靠攻坚闯关,推动创新之区、活力之区、首善之区建设强势开局。
成秋林强调,一要以政府赋能促改革攻坚。要深化改革,切实做好“放权”的“减法”、“精简”的“除法”、“集成”的“加法”、“共享”的“乘法”,深化机关工作流程再造、镇街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要厉行法治,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规范执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要强化执行,坚持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以更快的效率、更高的标准,抓项目建设、经济运行、“双招双引”,在区域竞争中高人一筹、跨越赶超。要用心服务企业,用心服务基层,用心服务群众,用心服务油田,以服务争取支持、靠服务凝聚力量。二要以园区赋能改革攻坚。要聚焦体制改革,以高新区体制改革为龙头,在推动园区市场化、专业化、高效化发展上大胆探索、大胆尝试。要聚焦产业发展,站在中小城市及城市群产业协同的战略高度,认真谋划产业发展定位,实现扬长避短、错位发展。要聚焦项目建设,认真谋划项目,积极招引项目,全力推进项目,扎深园区发展之根。要聚焦平台搭建,谋划打造吸力强、有特色的创新平台、孵化基地,以“生态圈”理念完善功能服务体系,让创新创业的活力充分迸发。要聚焦基础配套,各园区要认真制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推进实施一批补短板工程和“新基建”项目,提升综合承载力。三要以企业赋能促改革攻坚。要牢固树立“工业为主、企业为尊”理念,稳步实施百企转型、百项技改“双百工程”,推进“股改一批、混改一批、合资一批、上市一批、技改一批”。要抓好质量强企,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优秀企业家,主动让企业家站C位,政企携手并肩、共促发展。四要以规划赋能促改革攻坚。要全力打好经济运行保卫战,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着力推动“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要坚持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科学系统搞好规划编制,对接上级规划思路,与高端智库、专业机构开展合作,尽早形成高质量规划成果。要依法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始终保持规划的连续性,不断提高规划的参与性。五要以土地赋能促改革攻坚。要创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要稳步推进合村并居,推动农村土地利用集约化、土地价值最大化、农民居住集聚化、公共服务集中化。要加快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抓好多层厂房建设,推进“标准地”供给改革,以重点项目争取上级资源倾斜。要深化城市更新,集中提升济南路、万达万恋街等“线”,着力突破中心医院片区、钢木材市场片区等“片”,坚决解决城中村“建新不拆旧”问题,推动旧城焕发新活力。六要以资本赋能促改革攻坚。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挖本地投资潜力。要畅通金融资本通道,深化政银企合作,发展普惠金融,引进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区域性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让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良田。要放大财政资金效应,全区发力抓“三争”,加快建立财金联动机制,改进财政对产业的扶持办法,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益。七要以科技赋能促改革攻坚。要推动“优势产业+人工智能”,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要加速油田科技成果转化,深化与油田“四院一中心”合作,建设油田科技成果市场化就地转化平台、油地公共技术创新平台、海洋石油装备产业园。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引导企业开展“离岸研发”,将“外脑”之智变为企业之技。八要以人才赋能促改革攻坚。要精准选才,做到“缺什么引什么”“用什么招什么”,探索推行院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人才,让人才与产业紧密衔接。要强力聚才,提升人才政策含金量、吸引力,打造高品质居住之城、工作之城、生活之城,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要高效育才,加大“优苗精培”力度,充分释放人才红利。
成秋林强调,全区各级各部门要聚焦重点工作,聚力改革攻坚,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敢谋新篇的勇气、敢于担当的作风,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为建设“创新之区、活力之区、首善之区”而努力奋斗。
会议采取视频形式召开,区里设主会场,各镇、街道设分会场。会上,东营高新区、史口镇等8个部门单位作了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