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是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一个评定性的称号,有褒、贬、明之分。但自唐朝起,谥号几乎没有什么贬词,几乎都是文、武、孝之类。可到了明朝时期,几位藩王的封号却有些“跑偏”,甚至还有些人的谥号带有骂人的贬义,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秦愍王朱樉,明太祖次子,是大明首藩,洪武二十八年三月去世。他这一生,可谓是“大错没有,小错不断”。为人处世荒唐至极,却又从不做伤天害理的事。
秦愍王逝世的时候刚40岁出头,令人惋惜。于是他的父亲朱元璋亲自给他提了个谥号——愍(有忧患、痛心之意),并且亲自作文解释道:“哀痛者,父子之情;追谥者,天下之公。朕封建诸子,以尔年长,首封于秦,期永绥禄位,以籓屏帝室,夫何不良于德,竟殒厥身,其谥曰愍。”
这里的意思是说这位秦愍王德行不好所以才英年早逝,愍的谥号饱含父亲对儿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情。
鲁荒王朱檀,明太祖十三子,出生仅两个月就封王。封地山东兖州,死于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年仅二十岁。这位藩王生平最大的爱好就是炼丹修仙,炼好后亲自试吃,把眼睛吃瞎后仍不肯罢休,直至殒命。由于鲁王逝世时非常年轻,他只留下了一个六七个月大的孩子,险些绝嗣,故被明太祖赐了一个荒字。
伊厉王朱㰘,是明太祖最小的儿子,封地河南洛阳。这位伊厉王可是个不折不扣的“混世魔王”,据《明史》中记载:“王好武,不乐居宫中,时时挟弹露剑,驰逐郊外,奔避不及者,手击之。髡裸男女以为笑乐。”意思是说这位伊厉王每天就喜欢拿着武器到处闲逛,遇到来不及躲避他的行人,就用武器去打人家,还将男女剃光了头发绑在一起来取消作乐。
德行如此,永乐皇帝赐他谥号的时候也没留情面,赐给他一个“厉”字。意在批评他行为跋扈残暴,如同秦厉王苻生。这几位藩王的谥号都是他们一生的缩影,饱含了父母兄弟对其的哀怨、愤怒之情。如果他们知道自己的谥号如此,不知道会不会后悔呢。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祭祀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