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妈妈:“爱攀比”,优秀的都是别人家孩子!

2020-08-07   育儿小彤

原标题: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妈妈:“爱攀比”,优秀的都是别人家孩子!

文|全文共1718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之前听说一种说法,在美国说到“中国妈妈“就是一种调侃讽刺。在外国人的眼里,

“中国式妈妈”

管教孩子很严厉的家长

;是为了孩子读大学而买房子的

焦虑者

;是会在国外超市大包小包买一堆东西的

疯狂扫货者

……

在他们看来,中国妈妈最大的

共性

就是

爱攀比

,因为她们还特别喜欢说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多优秀,哪哪都比你好,你怎么就不如人家呢”!

我把这个国外的说法讲给闺蜜听时,她说:

“人家说得对啊,仔细想想中国妈妈中有一类就是喜欢攀比。从孩子上什么幼儿园到孩子考试得多少分,从孩子上什么兴趣班到得了什么奖项,妈妈们总是喜欢跟自己的朋友,或者左邻右舍炫耀。且不说物质上的,就光是从孩子方面就可以看出,他们确实爱攀比,而且从来不考虑孩子的感受。若要问我为什么这么清楚,因为我就是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

闺密一席话,把我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我忽然觉得,好像大家的的确确一直生活在这样的怪圈里,不管好不好,都一直存在着。

妈妈的攀比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1、孩子容易自卑、焦虑

闺蜜说:

“作为是一个深受这种教育影响的中国孩子,妈妈的攀比就像是一块压在身上的大石头。从小开始,压着上了小学、中学、大学,到谈恋爱、结婚,这块石头好像总是搬不走。”

热衷攀比的教育方式,也许可以让孩子做出一些让人们期待的事情,但是这种比较其实给了孩子一个暗示:一类是

“如果你优秀,你就必须要保持你的优秀,否则一旦别人超过,你就不优秀”

;另一类是

“你不够优秀,总是比不上别人,总有人比你优秀”

因此,常常被比较的孩子,容易因为

“不如别人”

而变得自卑,也会因为要保持优秀而变得焦虑。

2、说话夸大其词,行为上攀比、虚荣

我的一位同学小李,上学成绩属于中等。但他妈妈总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时刻散发着一种气场

“我儿子很优秀”

。后来才知道,他的

“优秀”

来源是他的邻居,那位同学学习成绩比较差,于是很不幸地被选中成为了小李的

“参照物”

多年后,我了解到

那位同学在大城市打拼,年薪在50万

以上,很少回家。而小李通过家里的关系,进了本地一家

稳定的国营企业

。不需要过多的打拼,生活上没有太大的压力。但在小李看来,他的生活要比那位同学好很多。

经常与其他人说起:“

你知道我那个邻居吧,在外面也没个落脚的地方,始终是大城市的过客。你看我这全身上下,开的车、住的房,哪一个不比他强”。

那一刻我会觉得,真的很不幸,那位同学被选中成为了

“参照物”

妈妈的攀比也许起初是好意,希望孩子能够变得更加优秀。但这样的方法,需要的是一种

巧劲,

使用不当,孩子会通过妈妈的言传身教成为

另一个“妈妈”

的样子。

不攀比,让孩子更优秀

很多家长会把

孩子的优秀与否,选择与他人进行比较

,似乎只有比别人好才是真的优秀。其实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优点,不能因为某一项而

忽略了孩子自身的资质

。而且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不同的孩子。所以想要知道孩子是否优秀,只需要与他以前的成绩比较就可以。

孩子的优秀,不是家长通过与别人比较就会变得更优秀,而是在他比自己之前的成绩优秀时,家长给予肯定与鼓励,才会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小侄子的学习属于中上,在班级中不属于成绩优秀的孩子。但是表哥对这一点并不着急,他跟我说:“

学习的成绩并不是证明孩子优秀的唯一点

”。所以我认为侄子的童年是过得非常快乐的一点。

他其实学习东西特别快,有段时间喜欢学习滑板,刚开始的他连平衡都掌握不了,连5米都滑不到。但是一周以后,他可以滑着滑板自由地在小区里穿梭。每天只是放学之后的一点时间在练习,但他能够很好地掌握,与

一周之前相比较,我认为一周后的他是很优秀的。

所以

尊重孩子的天性

,能看到孩子发光的点,然后让孩子把擅长的东西发挥到极致,其实也能拥有很优秀的孩子。

妈妈来叨叨:

之前看过中国青年报社的一项调查报告:

“83.4%的受访家长有过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孩子比较的行为”。

其实这种情况下中国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非常的正常。因为每一代父母都是从上一代父母的影响中而来,只希望新一代的父母能够看到孩子更多的优点,让他发挥他的价值。

一位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心,点滴都是我带俩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带给您一点帮助!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

“爸爸妈妈,我不害怕受委屈,害怕的是没有尊重”

“孩子挺聪明,就是不爱学习”,3岁宝宝的表现,愁坏妈妈

强势妈妈养不出自信的娃,从《隐秘的角落》看如何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