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的自律,只是别人的习以为常。
曾经有一个观点深入人心,就是:自律决定一个人的人生。
很多人都知道,真正决定的一个人的,是在于他能否控制自己的行为。比如说饮食清淡,比如说多运动,多看书。每天有两个小时看书的时间,每天有一个小时运动的时间等等。
这样一些自律的行为,最初或许没有成效,但是时间久了,当在一个人身上印证的时候,显现出来的一个结果,会让人大为欣喜。
但是很多人对于自律都有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自律是一个非常痛苦的事情,是需要很坚强的毅力。
是的,如果对于一个没有达到自律的人来说,让他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运动,每天看书,这会让他觉得非常的痛苦,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但是对于那些把自律融入自己人生,把那些看似煎熬的挑战,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时,自律对于他来说,只是习以为常。
当你以为某一个人需要付出很大的挑战,来达到自律状态的时候,其实对于他来说,那只是平时生活中的习以为常。
我就是从这样一个历程中经历过来的,我之前懒散的时候,觉得如果每天抽半个小时时间去跑步,那真的是一个痛苦的事情,不如在家里上一会儿视频,看一会儿手机更加自在一些。
但是后来因为一段时间的心情不好,我逐渐养成了一个跑步的习惯,而且每天是一个小时。
当养成这个习惯之后,我觉得这些所谓自律的挑战,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特别爽的事情。养成习惯之后,我不再觉得这是一个痛苦。
如果某一天因为下雨而没有能出去跑步,我觉得特别的不习惯,很不喜欢那种感觉。即便是有一些小雨的时候,我都愿意出去跑一圈再回来。
我觉得这一个过程,给自己带来的是一个非常舒适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个事情。
所以说,真正把自律融入生活之中,那只是习以为常,没有任何人想的那么痛苦。
而能够让一个人优秀的,是深入骨子里的那种习以为常。
能够长期的坚持一个学习的习惯,能够长期坚持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才是能够塑造一个人真正成功的根本原因。
如果父母懒散,那么这样的孩子走出来的时候,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父母的行为习惯都非常科学,非常自律,那么孩子必然会优秀。
康德就说:所有的教育里面,最重要的教育是家庭教育。
家庭的氛围,父母的行为,都会影响孩子深入到孩子的习性之中,当一个人把自律自强,这些当成生活正常的习惯,融入孩子的人生中,孩子怎么会不优秀呢。
有一个国外的社会学家,他花了将近4年的时间跟踪观察了12个不同阶层的家庭,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决定孩子未来的,不仅仅是父母的物质层面,也不是父母的感情,而是家庭的习惯。
哈佛毕业演讲中国第一人:何江。
父母都是农民,但是他在2017年的时候,成功入围福布斯医疗健康领域30位30岁以下领军人物名单。
当我们深究其中的时候会发现,他的父亲有一个习惯非常好,就是:父亲无论白天干活干的多累,晚上的时候一定会在睡觉之前,给他和弟弟讲一个故事。
而且故事的主题,都是积极正能量的。
有的时候,一件事情坚持去做,一天两天看不出来效果,或许半年一年都没有什么用。
但是当十年二十年的时候,这一个事情会在你身上产生变化,你所做的事情都会养成不同的习性,造就不同的人生。
而且所有行为的根源,并非是痛苦的,坚持和所谓那些自律的挑战,都是深入人心的一种习惯。
当习惯之后,不会再觉得痛苦,不会再觉得这件事情对自己来说多么难以达到。一个人只有做到这种状态的时候,他的人生定然不凡。
前段时间,一个复旦的学生叫武亦姝,逆袭到年纪前十,成为了国民才女。
据透露,她爸爸每天4:30之后就不用手机,专心的陪着孩子。
所以无论你为了自己,又或者是为了整个家庭来说,让优秀的习惯成为习以为常。把那些看似痛苦的自律,融入人生最常见的状态,在未来的某一天,你会收获一个不一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