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想的太简单,处世的高手,都明白“灰色思维”

2019-12-12     今夜情感


Forty-Eight

文今夜情感

处世的高手,都具备“灰色思维”。

01

很多人养成了一个固化概念,叫做【非黑即白】

我们判断一个问题的对错,都是把事物归类为黑白两部分,但是这种思考往往往是错误的,很多事情面临着复杂的背景,复杂的环境,并不能简单的规划为对和错。

那一些非常过度果断的判断方式,往往过度简化了复杂的环境。

就好像很多在判断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直接忽略复杂的背景因素,单纯的用片面的方式和结论去对待,从而导致了过度果断的误区。

你永远要明白一个概念,就是任何事物除了你表面看上去简单的一个结论和呈现之外,最重要的是它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有很多潜移默化的存在和影响。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一个非常听话的小朋友在学校里打人了,打了其他同学,那么他的行为一定是错的,很多人也会批评这个小孩。

但是我们却没有想过,在小孩的这一行为背后存在着很多的因素:比如,可能是因为其他同学经常欺负他,积怨很久,这一次终于忍受不了,爆发出来,揍了那个学生一顿。

如果你轻易的把这件事情的所有原因,都归咎于这一个打人的小孩,那么对于打人的小孩来说,本身就是一种伤害。

所以要具备一种“灰色思维”,灰色思维就是不要轻易的把事物极端化,综合多方面的角度去考虑,综合它的背景以及形成原因,这样才会避免自己过于果断而产生错误。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个职员在一家店铺打工,拿着一样的薪水,过了一段时间,B职员的薪水青云直上,另外一个A职员的薪水却原地踏步。

这个A职员就不满意,就问老板什么原因?

老板听了他的埋怨之后也没说话,就布置给两个职员同一个任务,让他去集市上面一趟。

A职员从市场回来之后,老板问他:“今天集市上卖了什么东西?”

这个职员就说:“只有一个老头拉着一车白菜在那里卖。”

老板又问他:“什么价格?”

这个职员又慌忙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对老板说:“价格是两块一斤。”

老板又问他:“我想买200斤,那个人有足够多的货吗?”

他又第3次跑到集市上,问清楚数量之后又跑回来,老板就对他说:“好吧,那你坐在旁边别说话,你看看B是怎么做的。”

老板就对B职员说:“你去市场上面一趟吧。”

过来一会儿B职员回来了,告诉老板说:“现在集市上有一个人在卖白菜,两块一斤,他这一车有100斤左右,家里面还有好几百斤,如果需要的话,我已经留下了联系方式,随时可以去他家里面直接拉货。”

这个时候老板转头对A说:“你看到了吗?这就是你们之间的区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就是要“自主决策”,在老板没有考虑到的层面就提前行动,把事情都规划到一个合理的层面。

也就是要比老板想的多,这个道理告诉我们的就是先发制人的道理。

在这一个故事之中,还有一个续集,也是这两个职员和老板的故事。

有一天老板和一个客户吵架了,就特别生气,让A给客户发一封解约的邮件。

可是过了一夜之后,这个老板突然对A说:“真是糟糕,我不该那么意气用事,如果失去了客户,公司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个时候A开心的对老板说:“我知道你会后悔,所以就没有发邮件。”

老板愣了一下,也没说话。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想提升一个助手,老板思来想去,就用了B职员,这个时候A职员又不服气了说:“你告诉我,让我多考虑一些,我比你想的多,为什么现在升职还是没有我的份。”

老板说:“你是一个特别好的员工,但是我需要的是一个靠谱,能做好本职工作的人,你现在在这个职位非常优秀,但是如果做助手,我需要一个更可靠的人。”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不要有太多的花花肠子,做好本职工作就够了。

这两个故事的道理显然是相悖的,但是在不同情况下,两种道理同样成立,并且还让很多人心服口服。

这两个故事所表达的任何一种道理,在某些条件下虽然成立,但是都非常片面,并不能在广义的角度存在。

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听到的很多话,有的人告诉我们做事要圆润变通,而有的人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刚直,如果有一丝侥幸的圆滑,那么就是对于人生信念的亵渎;


古人说“铁杵磨成针”,也有人告诉我们路走错了要及时回头,坚持没有任何意义;


有人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别人的错误,也有人告诉我们,善良需要带有锋芒。

到底什么样的道理才是对的,到底什么样的概念,才是我们应该秉持的。

其实在事物之中,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答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灰度思维”,不偏向于黑和白,而是在不同的角度下,秉持不同的概念,使用不同的思想去对待这一些事情,才会不失偏颇,让自己的人生达到一种合理适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VUI5m8BjYh_GJGVZpT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