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数量最多的战略轰炸机,采用可变后掠翼,威慑西方四十余年!

2020-10-09   军事编辑部

原标题:苏联数量最多的战略轰炸机,采用可变后掠翼,威慑西方四十余年!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苏联和美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展开了冷战,双方开始高速发展自身军备。苏联作为华约国家中实力最强的一个,自然担负起了在可能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中作为作战主力的责任。

为了能够对北约和其他西方国家先发制人,同时形成威慑。苏联组建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战略轰炸机部队,这支战略轰炸机部队承担着在战时,突破敌方国家的空域封锁,对其城市、工厂、军事基地进行远程核打击的重要任务。

而这支战略轰炸机部队的主力,便是本文要介绍的图22M(或称图26)“逆火”战略轰炸机。

其实早在五十年代末,苏联便已经对战略轰炸机部队进行过一次更新,将大部分老式的螺旋桨轰炸机更换为了最新式的图22喷气式战略轰炸机。但是由于设计上的失误,以及其实际表现并不能令人满意,使得对这批图22战略轰炸机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大。

苏联空军强烈要求更换图22战略轰炸机,由此得来的战机便是图22M战略轰炸机。图22M虽然是在问题颇多的图22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和升级得来的,但是图22M更像是一架全新的战略轰炸机,其特点是:性能优越、航程较远、打击能力强,具有超强的突防能力。

图22M在上世纪60年中期就开始进行设计,大约在1969年设计完毕并进行原型机的首飞工作,西方第一次发现图22M战略轰炸机的存在是在1970年的卫星照片中。图22M与图22的最大差别是外形上的不同,优化了气动布局。

将进气道设置在机身两侧,同时将引擎内置到进气道内。而图22的引擎则是在机体尾部,尾翼两侧。很明显,图22M的内置引擎方案的可靠性要远高于图22,也减小了飞行阻力,获得了更高的速度。

老旧的图22使用的是固定后掠翼设计,并且在机翼上面加装翼刀(初代喷气机才会有的设计)。而图22M则是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可变后掠翼技术。

图22M的可变后掠翼极大的提高了图22M的速度以及作战性能,设计师们为其设计了四种可调节的角度模式,分别用于起飞降落、战备巡航、超音速巡航,以及最后的超高音速突防投弹环节。

当时的防空体系并不能有效的拦截超过2马赫高速突防的图22M战略轰炸机。除了超高的突防能力外,图22M的载弹能力也很强,最高可达24吨。

常用的武器有:KH22“风暴”大型反舰导弹(可携带三枚)、KH15导弹(有核战斗部,可携带6枚)、KH47-M2“匕首”超高音速导弹(可携带四枚)等其他武器。

图22M的航程也得到了提高,在搭载全部武器的情况下,仍可以拥有2400公里左右的作战半径,从乌克兰的战略轰炸机基地起飞的话,基本上可以涵盖整个西欧,对任何军事目标和城市进行毁灭性的核打击。

图22M在1970年以后一直在进行量产工作,在1997年停产,其总产量大约在500架左右,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大、装备数量最多的战略轰炸机。苏联以此对西方国家进行了二十余年的核威慑,使得图22M成为了西方国家的眼中钉。

时至今日,俄罗斯也依然保有着相当规模的图22M机队,并且在历次的演习中总会拉出来“溜溜”这些老将们,告诉其他国家:“我们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