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权威发布丨服务百姓生活
每届带的总是学校学生最调皮的一个班
也是“刺头”学生最多的班
但他却总能和学生打成一片
既是学生的老师
也是学生的朋友
他就是延川县第二中学老师张鹏
张鹏于2002年7月毕业于延安师范,2008年7月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物理专业,中学一级教师,至今已从教17年,自2006年开始一直在学校担任物理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分别于2015年9月荣获延川县师德标兵,2016年4月荣获延川县信息整合优质课一等奖,2018年4月荣获延川县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2019年4月荣获延川县最美青年教师等荣誉。在17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和学生一同成长,也渐渐有了一套自己独有的教育教学方法。
“我曾经认真想过,一般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基本都有两个共同点,一个是学生的生活习惯不好,再一个就是一些客观的家庭因素。”老师张鹏告诉记者,所以他在教育教学中,会侧重于改变学生的生活习惯,多与家长联系,让学生更好地处理与家长、家庭间的关系,不仅让他们成才,更要让他们成为一个德行兼备的人,“现在很多学生已经毕业,但是有些家长、学生依然和我有保持联系请教我一些问题。”
张鹏向记者讲述了上一届的一名学生刘超,一个典型的“刺头”学生,家人管的少,也管不了,甚至已经拿孩子没办法。最后转学到二中的时候,家长已经将自己的门市关了,工作辞了,专门看着孩子上学。抽烟、喝酒、打架……刘超可谓是样样不缺,让父母操碎了心。
“但是我发现孩子其实优点也有很多,聪明、善良、做事认真。”张鹏告诉记者,这样的学生比较难以管教,一定要和学生亲近,只有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改变他们。“刚开始,他犯错我不批评,我只看,到最后会发现,孩子的内心很善良,一直犯错的原因也是想引起老师重视,如果老师不重视,放任下去,这个学生可能就会走向错误的道路。”
后来,经过多次谈心,登门拜访,老师逐渐获得了学生的信任,张鹏开始让刘超每天下午组织学生打篮球,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他的生活习惯。仅仅不到半年时间,刘超身上的一些坏习惯渐渐被丢掉,开始变得团结同学,开始与人交流,学习成绩从后进生一跃成为年级前十名,最后如愿考上了喜欢的高中。
“学生生活习惯变好,学习成绩进步,就感觉很有成就感,晚自习和他们坐在一起,会感觉非常宁静,心也就跟着一起静下来了。”张鹏由衷地说,一名老师,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这也是一名老师的神圣使命和职责。
同事张婷告诉记者:“张鹏老师为人谦虚和善,团结同事,乐于帮助同事,非常幽默,在工作上是一个非常敬业的老师,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学生也很喜欢他的课堂气氛,是一位非常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他还是一名极简生活主义者,每天都是学校和家里两点一线的生活,哪怕周末也是极少外出。所以他在征得学生和家长同意之后,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每周日早上三个小时为学生“开小灶”义务补习,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协议,课后回家大家都会在微信群里报平安,学生们逐渐养成了自律的好习惯,学习成绩也在不知不觉中进步着。
“当班主任,要带好一个班,关键是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当学生的思想和认识提高了,行动才能有动力;我经常和同事们讲‘初心不改、热情不减’,这其实既是对我们老师团队的提醒,更多的是对我自己的一种鞭策。”张鹏满脸笑容,向记者分享着自己的教学心得。在他坚定的目光里,可以清楚地见到他对教育教学工作历久弥坚的一种热情和坚持。
总编:杨美蓉
责编:冯江涛丨编辑:高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