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白绢病又叫花生白脚病,很多农民称其为花生白毛病,因其发病后在花生根茎交界处出现大量白毛。其预防难度大,造成的损失大,已成了农民最头疼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花生白绢病一般从花生苗期就可以染病,多在荚果膨大期至成熟期才表现出明显症状。也就是通常在7月中下旬为该病重要的侵染时期,8月中下旬则是该病重要的盛发时期。
出现过该病害的农民朋友们,请注意,如果第二年还种花生,我们必须要通过科学管理来或减少提前预防白绢病的危害:1、最简单的办法是深翻改土:收获后深翻土地,将上层土壤深翻,减少田间越冬菌源。2、起垄栽培,及时排出雨水,减少种植密度也能减少白绢病的发病。当然最省事的办法是合理轮作:病株率达到10%以上的地块就应该实行轮作,一般实行2—3年轮作,重病地块轮作3年以上,以花生与小麦、玉米作物轮作为宜,与水稻轮作更好。这也是为什么春花生发病程度总是比夏花生重的原因之一。
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够进行土壤处理,也就是结合施肥,使用复合型生物菌肥或者虽然效果慢,但是长期使用却有不错效果。
其次就是拌种,效果可能有限,现农业登记的拌种防治花生白绢病的成分只有1-2个,但是实际生产中,推荐可以拌种的有三唑酮、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氟硅唑、咯菌腈、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等,虽然有很多专家推荐和很多资料表明拌种防治效果在60%左右,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往往在实验室效果很好,但在大田中防治的效果却非常有限,但拌种可以推迟白绢病的发病时间。推断原因可能与拌种药物的持效期有关。但是拌种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却可以达到60%以上。
现在使用最多的还是喷雾防治,实际操作中使用的药剂也是五花八门,例如1、多菌灵,百菌清、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噻呋酰胺等常规药物,防效一般、抗性大。2、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氟酰胺、氟啶胺等比较新型药物防效不错,通过合理的搭配能够较大的提升药效。
现京博农化推出了一个组合配方:嘧菌酯/山推+施华冠,内吸保护+速效防治,施华冠具有强烈的触杀效果,已被列为救灾性药剂, 嘧菌酯增加了内吸作用,提高了持效性,降低了抗性风险。使用办法:最好苗前封闭除草剂一起使用,一亩地2桶水+发病初期喷雾;2、苗期+发病初期喷雾;3、发病初期1套1桶水,每亩2桶水,7天后在补一遍。
用药时间:下午6点之后,效果更佳。防治率指数目标:>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