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无私奉献的人,值得感恩一生

2020-09-01   豫记

原标题:有一群无私奉献的人,值得感恩一生

2020年的9月10日,我国第36个教师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尊师重教历来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姜子牙就在《太公家教》中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

作为春秋末年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

《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

在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长河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

我国历史上就曾建立过教师节,教师节到底如何由原来的呢?

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

不久,国民党政府改立孔子诞辰日(8月27日)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但当时未能在全国推行。

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复6月6日为教师节,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庆祝活动。

1951年4月19日,教育部长和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发表书面谈话,宣布“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由于这一天缺少教师的特点,执行的结果并不理想。

1984年12月10日,《北京晚报》刊登文章《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倡议在全社会推动尊师重教之风,设计一个教师的节日。

12月15日,北师大钟敬文、启功、王梓坤、陶大镛、朱智贤、黄济、赵擎寰等著名学者积极响应,联合提议设立单独的教师节。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什么是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什么是教育?

“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唯有不忘初心,才能薪火相传。”

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面对孩童,教授善恶,传递知识,守住内心的光明,肩负传承的重任。

教师,世界上最孤独的职业,带出每一届学生,经历每一次离别,在鲜活的年轻人中迎来自己的苍老。

横式竖式,算不尽老师的爱;字里行间,装不下老师的情;一方黑板,是老师耕耘的土地。

马上教师节就要来了,道一声:老师,您们辛苦了!

酒,向来代表厚重的情谊,送老师一瓶酒,味浓醇香,让师生恩情浓厚留长。

菊花自高洁,像极了无私奉献的恩师,老师每天都上课口干舌燥,这时候最需要一杯菊花茶,解渴又润喉。

文元裕铁棍山药,地道垆土山药。

采用古法种植,严格按照二十四节气沤粪、开沟、耕种、搭架、除草、㔉,确保山药最自然最纯正的口感。

养生又健康,送老师,最合适。

最能代表河南人的美食,非胡辣汤莫属了,少不了的味觉体验,忘不了的恩师教诲。

河南味儿的口音,河南味儿的文化衫,穿上之后,咱的老师就是全办公室最靓的仔儿。

(图片来源于网络)

xiaxia| 撰文

蓝家夏夏| 版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