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部还没有拍完的电影,
凭着各路探班的明星上了热搜。
也让众人大呼期待。
这部电影就是《中国女排》。
这部名叫《中国女排》的电影,
主要讲述了我国屡屡夺冠的女排,
在平时训练的艰苦,在赛场上的辉煌。
将近40年的时间跨越,
表现了我国一代代女排的艰难历程。
当然比起这个带着情怀的题材,
在主演栏上有一个名字,
巩俐
更加的吸引人眼球。
在今年的5月份,
巩俐确认出演《中国女排》,
但消息一经发出后,
巩俐便再无任何音信。
仅仅知道她要饰演郎平,
但她的装扮,消息从未对外曝光。
直到电影中的拍摄花絮在微博热传,
我们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利落的短发,微驼的身材。
从鼻梁上的眼镜,
到洒脱大气的笑容。
那一静一动都让人以为,
这就是郎平教练。
但是在定睛一看,
这是扮演郎平的巩俐。
网友看见如此扮相的巩俐,
纷纷赞叹道:这才是演员。
现在演技超凡的巩俐,
她的演员之路并不顺利。
从小梦想着文艺工作的巩俐,
却在高考时经历过两次失败。
家人都已经不再支持,劝她放弃。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
巩俐开始了一边工作,
一边继续备考的生活。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
在1985年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
从此开启了演员的大门,
走上演员之路。
巩俐从那个高考失利的女孩,
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
打破了世界对于华人女星的印象。
刷新了中国影史在世界的成就。
她用自己的人生,
演绎了一部通往辉煌的大戏。
巩俐自己曾说过,
她演戏从来都没有什么捷径,
有的只是肯静下心去体验,
让自己变成剧本中的那人。
为了拍好《红高粱》,
她特地去学习挑水,
把左肩磨破了换右肩。
即使那个镜头只有几秒钟,
仍然沉下心去学习。
只是想让镜头中的“她”,
更自然、更接地气一些。
在《秋菊打官司》中,
为了演好那个操着陕西话的,
执拗、倔强的怀着孕的农村女人。
她找来了农村女人穿的衣服、鞋子、围巾,
驻扎在陕北的农村,
也练就了一口地道的陕北方言。
在《艺伎回忆录》里,
为了表演好那个艺伎转扇镜头,
电影拍了5个月,她自己练了5个月。
拍摄时那精致优美的转扇镜头时,
惊艳了众人之眼。
也将那个当红美丽的初桃展现的活灵活现。
细数起来,
巩俐从艺多年以来,
演过的电影并不算很多。
但是每一个人物,每一个镜头,
都诠释的非常完美。
把每一个角色都变成了经典。
人们总是惊叹于,
巩俐获得的多项国内外大奖。
奖项证明了她的演技。
在电影之外,我们也看到了,
作为一名演员的努力与认真。
之前有网友晒出过,
中国女排在东京打比赛时,
巩俐带着一个黑色笔记本,
坐在场外,观摩郎平教练。
时而沉思,时而奋笔疾书。
那认真记笔记的模样,
让人想到奋斗在高考前线的学生。
巩俐说: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气质,只有真的去体验去实践,才能散发出人物的内在。
虽然我不太懂排球,但是一旦拿到剧本,排球就不能离手了,要和排球过日子。
巩俐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
在最初的体验都能如此认真,
在拍摄过程中,
流过多少汗水与泪水,
恐怕只有自己知道了。
在娱乐圈的风风雨雨几十年来,
她早已看淡了人们对她的非议、评价,
对于她而言,
几十年磨炼的演技,
经过世事历练的豁达。
都是人生的养分,
这些更值得骄傲。
出众的演技实力,
滋养着她看淡风云的气质。
让她可以昂首挺胸的走在人生路上。
豁达的心胸,
包容着曾经那个锐利的自己。
让自己变得温和起来。
那由内而外散发的气场,
展现着“巩皇”的强大魅力。
已经过知天命的巩俐,
仍然有着美丽的容颜,曼妙的身姿
依然是西方媒体眼中那个东方最美的女人。
依然在娱乐圈是一个神话般的存在。
地位如此之高的巩俐,
似乎从未把“最红明星”当成目标,
她热爱的从来都很简单,
只想坚定信念去从事自己的演绎事业。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在她心中,演员就是一个职业,
这个职业和收银员、打字员似乎没什么区别,
都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完成自己的任务。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演好每一个人物。
她似乎把演戏当成信仰一般,
因为信仰在心灵中守护,
在生命中收获勇敢、自信与力量。
也因为信仰而永远年轻。
这个被影迷称为“巩皇”的女人,
总是有些特别之处让人迷恋。
能扮得起土里土气的农村妇女,
演得好高傲美丽的日本艺伎,
转眼间又成为那个患有老年痴呆的冯婉喻。
她最喜欢的一句话是罗伯特 德尼罗说的:
“想要演好一部戏,就要成为那个人。
抛却自己,融入剧本。继而自然而然的生活在人物中。”
她也在用实际行动,来诠释这句话。
总要在拍戏之前,去琢磨、去研究,
那个剧中的人物的情感、动作和所处环境。
时光不负有心人,唯有努力。
正是因为巩俐的认真与刻苦,
才有了“巩皇”的称号。
这个面容姣好的东方女人,
带着强大的气场屹立在娱乐圈顶端。
或许只有一直的努力,
才能让别人看起来毫不费力。
没有谁的成功是随随便便得来的。
有的不过是经历过岁月沉淀出的,
那一份努力,那一份刻苦,
那一份历经世事的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