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获10亿票房,“筷子兄弟”的肖央不仅打败甄子丹,还战胜了黄渤

2020-01-14   歌如故


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

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

反而更显珍贵。

——《老男孩》



如果说,2019的开始属于吴京的《流浪地球》,那么2019的结尾就是属于肖央的《误杀》。


2019年末,电影《误杀》提前一周上映,只为避开甄子丹的《叶问》锋芒,在夹缝中汲汲营生。



《误杀》在上映前,几乎没有任何的宣传,为了“保命”硬是在贺岁档中避开了所有的大IP。


原因很简单,这部电影应该算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小成本电影。


没有大牌明星,没有大型的刺激场面,更没有所谓的大IP。


这样一个算得上“三无”的国产电影,在上映之前,几乎没有人对它产生过期待。



但就是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后接连逆袭,3天2亿的票房,上映18天逼近8亿票房大关。


一度将备受期待的《叶问4》赶超,同时将由黄渤主演的《被光抓走的人》直接踩在脚底。



甚至在近几日做出延期上映的决定,正面杠上春节档。



《误杀》不仅在票房上一路高涨,在严格的豆瓣评分中也获得7.6分的颇高评价,



而在猫眼评分中更是到了9.5的好成绩。



而主演肖央也一改人们对他的歌手印象,将一名看似柔软实则刚强的父亲,演绎的淋漓尽致。


也让网友大呼,欠肖央一个影帝奖杯。



以前大家的眼里肖央是什么样的呢?


是“筷子兄弟”的一员?是一个感觉比较好玩的人?还是洗脑神曲《小苹果》等等。



即使后来肖央转型演戏,也都是偏喜剧方面的。


从陈思诚的两季《唐人街探案》中都扮演着讨喜搞笑的角色。


有人说是陈思诚的本子好,给到肖央的角色就很立体。


还有人说就是肖央比较讨喜,符合这个角色的形象。


那时,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肖央的演技,以为此时的肖央就像“小丑”般,在电影中展现着他的幽默好玩。



很多人说肖央这次终于转型成功了,从原来的歌手身份到一个名副其实的演员。


其实,歌手出身的肖央,是货真价实的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出身。


在《误杀》之前,就已经自导自演了许多作品。这个看似其貌不扬的承德青年,最初的梦想就是大荧幕啊。



1980年肖央出生在河北承德, 16岁独身一人来到北京求学。


在高考时,因为不想重复美院的生活,就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命运的齿轮也从那时开始转动。



大学时代的肖央,是一个敬业的“劳模”。不停的接活、拍摄,也被同学们调侃为“活儿王”。


也是因为这个美称,让当时还是广告公司老板的王太利知道了学生肖央。从那次的合作之后,他们两人从客户变成了朋友。



2007年王太利给了肖央一个歌曲小样,肖央发挥了他的导演天赋,为这首歌创作了一个6分钟的搞笑MV《男艺妓回忆录》。在这首MV之后,两人成立了“筷子兄弟”组合。



2010年,微电影《老男孩》的横空出世,同名歌曲也在一时间遍布大街小巷。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


动人的旋律,戳心的歌词,被观众评为祭奠逝去的青春时代最强音。这首歌也成为很多人KTV必点歌曲。



随后2011年微电影《父亲》的上线,感动了万千观众。用家庭琐碎,描写了最平民的,最真实的父女/父子之情。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想让你再变老啦!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


寥寥几句歌词,却勾起了人们对于亲情最深的牵挂。



但真正让“筷子兄弟”一炮而红的是在2014年。


这一年肖央首次担任指导大荧幕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然而电影没火起来,宣传曲却火了,是那首洗脑神曲《小苹果》,


《小苹果》的上线迎来广泛传唱和大量模仿,掀起全民狂欢,并长期霸占各大音乐榜榜首的位置。


在这一年被评为“年度洗脑神曲”。甚至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全美音乐大奖的“年度国际最佳流行音乐奖”。



这一次的筷子兄弟实现了弯道超车,本想用演员立身的肖央、王太利,成为和凤凰传奇并驾齐驱的,带有极大国民基础的歌手组合。



从草根明星到国民组合,爆红之后的筷子兄弟却一度陷入内心迷茫。


王太利本质就是想要好好玩音乐,不想将自己的全部曝光在镜头之下。


而肖央则是梦想成为一名好演员、好导演。



从《小苹果》过后,肖央就鲜少以歌手的身份出席活动,仿佛是想让人们淡化他歌手的定位。


这时候肖央知道,自己需要时间沉淀、需要用演技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小苹果》之后,肖央开始以演员的身份接触大荧幕。


从开始的流于浮夸到后面逐渐的深入人心,将人物的心里变化刻画的细腻。


中间间隔的不仅是几部影片的距离,更多的是源于内心对演戏的思考。



看着影片中,“李维杰”故作镇定的问话,反应迅速的处理了尸体。


面对暴力执法,用自己瘦弱的身躯保护着风雨飘摇的家庭。


肖央用自己精湛的演技,成就了一个经典的荧幕形象。



在《误杀》拍摄之前,肖央很是困扰了一段时间。


毕竟“李维杰”这个角色很矛盾、很细腻,而他本人从没当过父亲,对于“李维杰”的举动、心理,有些表现不出来。


是父亲给了他灵感,在遇见类似情景下,他会回忆父母给予他的心理感受。


就是这样一次次的换位思考,让肖央沉浸在“李维杰”的世界里。



也是这样的付出,才成就了肖央的演员之路。


肖央在《误杀》中给予我们的惊喜,不仅仅是他与人物角色的完美融合,其出乎意料之外,与众不同的可塑性,成为了隐形加分项。



人们总是称赞肖央是一个很有天分的人,他好像干什么都很厉害,能唱歌、能导戏、还能成为一个有深度、有内容的好演员。

门捷列夫说过:

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



肖央能获得如此成功,靠的就是勤奋和用心。


一个角色用一天去想,和用一年去想绝对是不一样的。



而这样简单的两个字,一个导演出身的歌手都能做到,很多演员一辈子也没能做到。


希望未来的影视圈多些这样认真的演员,少些数字小姐、抠图小姐、倒模先生、替身先生。



就像徐峥说的:好演员的春天就要来了。

希望肖央在未来梦想的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