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丘吉尔是石油的“再生父亲”?没他的决定,石油上不了军舰

2019-12-11     厕读大历史


很长时间以来,不少人呼吁人类放弃石油等化石能源,转而使用太阳能、氢能之类的清洁能源。我们今天不讨论哪种能源更好,只说石油进入人类社会的历史。仔细算算,除了古代小规模使用“野生石油”制品之外,其实石油、汽油成为正式能源的时间不过百年,当年要不是丘吉尔的一个大胆决定,石油进入人类社会的历史还得靠后。

掰指头往前数100年,20世纪共发生过3次公认的石油危机。每次闹石油危机都堪称是对世界经济的一记重拳,毫不夸张地说,石油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没有石油,车跑不动、塑料制品一概没有。

虽然人类社会现在离不开石油,但在石油最初被开采的时候,却是一个“铁板凳”队员,根本捞不着出场的机会,被煤炭压得死死的,石油地位的转变,得从160年前说起。

咋咋呼呼的早期石油市场

1859年8月27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企业家艾德温·德雷克(Edwin Drake)离上吊只有一步之遥了。公司的最后一名投资者给他寄了一封信,内容很不温暖,直接说:如果你再找不到石油,就收拾东西回老家吧。信里的用词很克制,没有破口大骂,但德雷克感到了对方的怒火。

艾德温·德雷克(Edwin Drake)

好巧不巧,第二天德雷克的钻井打到了21米深的地底,石油喷了出来,他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挖到原油的人。当时,石油主要的用途是当灯油,用以取代昂贵的鲸油。开采石油的第一个受惠者不是人类,而是鲸鱼。

艾德温·德雷克的油井

宾夕法尼亚挖出了石油,经济逐步有了好转,比如当地有一个皮托耳镇(Pithole)就富了起来。1864年时,这个小镇只有不足50名农民。开采石油后,只1年时间,人口就增长到1 万,还建了几十家酒店和两家电报局。

然而,表面上的繁荣全是泡沫,又过了一年时间,皮托耳又荒废了,因为人们发现石油虽然看上去很唬人,但实际还是没有煤炭好用,石油慢慢地淡出了能源市场。

皮托耳镇(Pithole)

丘吉尔的救命决定

1911年,一战爆发前夕,欧洲各国相继加入军备竞赛的游戏,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忧心忡忡,整天为战舰的燃料发愁。

当时,英国军舰一直使用来自威尔士的煤炭,威尔士的煤,口味正,烟少,特别合大英战舰的口味,然而,军舰总是带着个煤窑一样的仓库,不仅挤占空间,还要额外配置铲煤工,效率不高。

丘吉尔于是看上了伊朗出产的石油,这种黑乎乎的东西,虽然有一定安全隐患,但能量密度高,可以提高军舰航速,不会额外占用军舰空间,能让大英军舰再多加几门炮。最终,思来想去,丘吉尔选择了石油作为英国皇家海军的合作伙伴。

丘吉尔

丘吉尔拍板之后,英国财政部立刻购买了英波石油公司(Anglo-Persian Oil Company)的大量股份。这个公司后来就成了大名鼎鼎的BP公司(英国石油)。丘吉尔的决定,不仅造就了能源界的巨头,同时也开启了全世界大规模使用石油的序幕。

英波石油公司(Anglo-Persian Oil Company)

如今的石油

自从丘吉尔下定决心给大英海军补油后,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石油已经成了全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它提供的能量,比核能、水力和其它再生能源加起来的发电量还多出一倍。

石油也造就了一个个超级大财团,比如沙特阿拉伯的国营石油公司(Saudi Aramco)的资产,就比苹果或者谷歌等科技企业高出一大截,以至于人们形成了“石油财团=土豪”的印象。

然而,也有些人看出了石油带来的问题,委内瑞拉前石油部长胡安·阿方索(Juan Alfonzo)早在 1975年就咒骂石油是“魔鬼的粪(devil’s excrement)”,并警告说人类“会溺毙在其中”。

丘吉尔

使用石油就像吃没有剥壳的皮皮虾,好吃却扎得满嘴血。虽然人们知道石油是一把双刃剑,但它的地位依然稳定,为什么?因为方便,能量密度大。

以汽车举例,1升汽油(石油的产物)所蕴含的能量约等于60千克电池储存的电能。开燃油车,只要把汽油加进油箱,人们就能离开加油站,但如果开电动车,充满电池所花费的时间可不短。所以,短期内人类还是离不开石油。

从无人问津,到制霸全球,石油靠丘吉尔的一个决定快速上位,可以说丘吉尔就是石油的再生父亲,叫丘吉尔一声爸爸也是理所当然。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m9L9W4BMH2_cNUgYAt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