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争取别人的人心,就必须要拥有一个宽宏大量的气度和一个既往不咎的对策,哪怕是装也要装得像回事。——易中天
许多人可能没有听过这句名言,但是这话的作者易中天先生许多人都是有印象的,甚至还有许多的读者还看过这位先生的节目。易中天先生是一名知名的作家,学者。人们最熟悉的就是由在2005年开始主讲《百家讲坛》和《汉代风云人物》。他那幽默风趣、接地气的白话式的分析讲解历史受到了众多观众和网友的追捧。
在他的一次对历史朝代的评论的言论更是引发了一场讨论热潮,他在那一次的评论中是这样说的:“在我看来,我们中国古代历史上,明朝这个朝代是最为黑暗,最为凶残,最为严苛的一个朝代,而相比之下,不说其他的朝代,就是清朝都比明朝要好得多”。
这一言论立刻引发了一场大众历史讨论的热潮。本来人们就经常将明清两个朝代一起来说,我们提起这段历史也往往用“明清时期”来代替。现在有了著名学者易中天这一言论更是掀起了一场明朝和清朝的对比大讨论。
关于明朝我们最熟悉的就是他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了,出生乱世,从一代贫民做到了皇帝的位置,这放到现在一定是一个比马云先生还要励志的创业奋斗传奇了。还有一个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取了自己亲生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对于清朝这个朝代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少数民族从草原上崛起入关的朝代,在这个朝代有我们熟悉知道的康熙,雍正和乾隆,这些个皇帝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在清朝后期的历史,那就是我们一说就咬牙切齿的屈辱历史了,外国入侵各种的战争,各种的屈辱不平等条约,一个接一个,沉重的压迫着这个古老的国度。
在学者易中天认为,明朝的皇帝,他们一个个都不具备做帝王的条件和能力,明朝这个帝国之所以能够在这些个不够格的皇帝手里延续,生存完全是依赖于明朝官僚体系的基本形成,而这个体质的形成又只不过是前朝的积累和沉淀罢了,明朝无非是顺势而为。明朝的“万历皇帝”那更是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怠政”连续十几年都不上朝,这是中国历史从未有过的现象,在历史上称作“万历怠政”。
以上这一点是易中天先生认为明朝黑暗,第二点就是明朝的特务机制盛行,在明朝设置了锦衣卫,东厂这些个特务机构。这些特务机构成为皇帝监察百官和治理天下的利器。特务机构让国家的正常的体系受到了干扰和影响,导致朝廷上下人人担心。这种特务方式又十分容易引起宦官专政,进一步加剧了“东林党之争”。我们听的最多的一个宦官的名字就是“魏忠贤”。以上这些可能是易中天先生认为明朝不如清朝的原因。
那么,明朝真的这么一无是处吗?前些年有一本很火的书叫做《明朝那些事》。这本书以幽默白话的小说形式来向人们讲述明朝的历史。易中天先生说的也没有错,那些问题确实是明朝存在的不足之处,但是明朝也还有它的另外一面。
明朝的手工业和商业达到顶峰水平,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虽然说明朝实行了“海禁”政策,但是,明朝的造船业确是十分的发达。它有当时世界上吨位最大的商船和战船,拥有的船只数量和吨位更是占当时整个世界的一半以上!
郑和七下西洋,开创人类中国历史上和世界最早最远的远洋事业,友好和平的远洋事业促进了中国和外邦的友好交往,促进中华文化向世界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国与外界文化物资的交流。在明朝形成了完整的“朝贡体系”,粮食产量大增,人口增长。
此外,在明朝百官敢于向皇帝进言劝诫,比如历史上的清官海瑞抬棺劝诫。在明朝帝王不管对臣子的进言多么生气都不能明面惩罚臣子,反之如果臣子因为进言被皇帝惩罚,臣子会感到十分的荣幸和光荣。这种神奇的默契和清朝相比这是一种难得的开明,也是对文人士子的尊重。
明朝文化更是繁荣昌盛,代表巨著有《永乐大典》,融合了前世的精华。此时,宋明理学高度发展,上到将军内臣,下到黎民百姓人人的思想都是有一种集体主义的价值。
现在我们看看清朝,清朝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王朝,从清兵入关到清末皇帝溥仪宣布退位,由此清朝覆灭。清朝封建集权达到了顶峰,军机处的设立,只听命于皇帝,跪着接受笔录,不能够提出发表意见,只能够传达皇帝的旨意。它的功能只是相当于一个传播下达的功能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利。
清朝整个朝代都大兴文字狱,不管是康熙还是乾隆皇帝,许多大臣百姓都受到了文字狱的牵连入狱,人们上街都不敢说话,只能用眼神交换,可见文字狱严重的程度。
清朝后期,更是吏治腐败,买官卖官,贿赂成风,出了名的大贪官和珅就是一个最大的贪官,一人家产比整个国家几年财政收入总和还要多。《四库全书》也是东删西减拼凑而成。近现代更加是不堪入目,自从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开始,直到清朝的覆灭一直是在失败中失败。
到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朝彻底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彻彻底底变成了洋人的朝廷。不管明朝如何受到日本的骚扰,至少保住了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清朝一次次的割地赔款,一次次的不平等条约让一个强大的大清帝国变成了“东亚病夫”。
由此可见人终究不是机器,人都是有感情,有偏见的,要做到完完全的客观公众只有机器了,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学者大家无一不是例外。对待历史我们只能客观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