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街道西庄村曾经由违法建筑搭建而成的废旧金属市场,摇身一变成为一片花海;东浦街道袁川村入口的违法建筑被拆除后,变成了有标志意义的美丽广场……在绍兴越城区,这样的蝶变不胜枚举。而这主要得益于“无违建区”创建行动。
为进一步推进“无违建区”创建工作,今年以来,越城区结合“三服务”活动精神,突出补齐短板,将“破三难”行动作为“无违建区”创建重点工作,即:破裁执分离案件的执行难;破按照违建分类办法的处置难;破拆违点拆后利用的到位难。
拆违要彻底,就不能给违法建筑一点生存空间。经过近几年的“无违建区”创建,越城区存量违建基数大幅下降,但不少镇街辖区内仍存在不少落后产能、低散乱企业,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影响区域内的环境面貌。对此,越城区出台了《越城区工业企业涉安违章建筑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对擅自改变原建筑使用性质,未增设必要消防设施,违规私搭木质、钢质加层违建等涉安企业进行处置,有效倒逼企业“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转型升级。
前不久,越城区皋埠镇在工作中了解到,辖区原龙山市场的彩钢棚属于违法建筑,且因其年久失修,一旦遭遇恶劣天气,彩钢棚极易解体;加上龙山市场靠近居民区,严重影响居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对此,皋埠镇在越城区“无违建区”创建办的指导下,成功拆除龙山市场彩钢棚违法建筑2600平方米。
除此之外,越城区以整治典型为突破口,剑指“老大难”问题。绍兴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违建售楼中心裁执分离案件中,越城区富盛镇迎难而上,集中攻坚,历时1个月,终于打赢了这场“清零”攻坚战。而这主要得益于今年越城区按照“分类梳理、公平公正、以拆为先、应拆尽拆”原则,在2018年度国土裁执分离案件处置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原处罚决定内容,按没收地上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拆除地上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土地退还集体、原处罚后新产生的违法建筑等四种类型实施分类处置,推动存量违法建筑整体“清零”。
为了保证拆违力度,营造浓厚的控违拆违声势,越城区还自我加压,全面梳理历年来遗留的群众投诉举报、媒体曝光、无人机航拍等违建未处置到位的问题,并按照“一案一册”要求,实施办案化管理,做到应拆快拆、应拆尽拆,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
拆的目的是为了还老百姓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越城区坚持将“拆违还路、拆违治脏、拆违改造、拆违增绿、拆违添景”等方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拆出绿色家园,拆出公共资源空间,拆出重点项目“加速度”。
东浦街道青龙村拆迁后,位于辖区锡林中学北侧的50亩土地地理位置优越,是黄酒小镇的入口处。东浦街道秉着拆后充分利用的原则,结合当地特色,打造向日葵花海,成为越城区网红地。同时也美化了乡村环境,接踵而至的游客也增加了本地村民的收入,极大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
从围剿存量违建,到加强拆后利用,再到剿灭新增违建,越城区通过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机制,让违法建筑无法藏身、不能露头,让“无违建区”离百姓越来越近。截至7月5日,越城区共下发“破三难”违建案件408个,已销号和申报销号案件229个,完成率56.13%,专项行动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