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夫妻店模式的李国庆为儿子丢了大权?儿子没打算接班

2019-10-11   华人家族财富

国庆刚过没几天,李国庆又火了。

1.

经常把老婆俞渝挂嘴边的李“大嘴”,最近的火是因为在接受采访中怒摔了水杯,谈及了自己如何被老婆“逐出家门”的逼宫细节。

作为夫妻档创业起家的典型模式,拥有两位船长的当当网站上了赴美敲钟的顶峰,却还是在守业途中“翻了船”。

于2016年正式宣布从纽交所退市,完成私有化的当当网也在传承二代的安排中实现了股权结构的大调整——原本为第一大股东的李国庆与俞渝换了个位置,成了第二大股东。

启信宝的信息显示,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股权比例中,俞渝持股64.2%,为第一大股东,李国庆持股27.51%,为第二大股东。这与当当2010年IPO公布的股权结构截然相反,当时李国庆持股38.9%,而俞渝则仅持股4.9%。

对此,李国庆的解释是:“当当在美国上市时,管理层占股32%,其中我持股27.5%,俞渝持股5%。后来,当当私有化,我同意和俞渝的占股比例变成5:5,俞渝建议,双方各自拿一半股权给儿子,由她代持股权。”

从这个解释可见,李国庆丢了第一大股东的地位是为了把股权传给儿子。只是当下的代持,给了俞渝绝对的控股权,也为后来李被“逐出家门”埋下了伏笔。

最近上演的这部戏,仍然是李国庆一人在唱,俞渝保持沉默。且不说信息披露并不全面,涉及夫妻之间和家庭内部的事,向来很难评判孰是孰非。

所以,和摔杯、逼宫以及俞渝是否蛇蝎心肠这些比起来,关注这个曾由丈夫担任CEO、由妻子担任CFO的创业家族的传承或许更有意思。

李国庆(右)与俞渝(左)

2.

虽然丢了第一大股东的地位最初是为了传一半股权给儿子,但最终被彻底赶出当当网却是因为那个与自己一同白手起家,“成也俞渝、败也俞渝”的妻子。

儿子曾经说过,“无论什么情况下,家里都是我妈最权威”。排序永远是妈妈第一位,自己和爸爸屈居第二。

李国庆也坦言,由于家中三人都各有主意,谁都说服不了谁,最后就会由俞渝来做决定。

无意给俞渝贴标签,但作为创业者,在公司以及在家里的角色,往往是一致的。和李国庆时常表现出的“口无遮拦”相比,俞渝更鲜明的形象是权威与谨慎。

事实上,很多正在经历二代传承的家族企业,也常常面临一代与二代在公司与在家中关系或角色界限不清的挑战。

被问到最不待见爸爸的事以及最想问爸爸的问题时,李国庆儿子说,最不待见爸爸的脾气大,明明不应该发脾气的时候却发了大脾气。因此他也最想问爸爸:“有多少次对我发脾气是真的因为我而发脾气,多少是因为工作而牵连到我?”

李国庆的回答颇具意味——自己对儿子发脾气不是因为工作也不是因为儿子,而是自己的情绪,“我是激情型性格,主要因为你妈。”

“我和儿子能讨论任何事情,包括当当网的战略,我遇到的困惑也会和他讨论,而我发脾气确实是你妈妈逼的。”李国庆再次在公开场合直言不讳。

有意思的是,儿子最佩服爸爸的还是爸爸的脾气——陪他玩时足够耐心。

李国庆是矛盾的。

耐心陪儿子玩的好爸爸是他,经常控制不住情绪和儿子莫名发火的坏爸爸也是他,只是前面的耐心是因为爱儿子或者做父亲的责任,后面的不耐心则是一个情绪化的丈夫受不了妻子的强势而迁怒了儿子。

这种家庭角色与平日的相处,也多少能窥探出夫妻俩在公司或商业场合中的关系。

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夫妻档创业和守业的烦恼与挑战。

在最近的媒体采访中,当被问到“如果重头再来,你会怎么优化处理与家庭合伙人的关系?”时,李国庆这样说:

“我是一直反对夫妻创业的,夫妻创业者处于困境中。如果从头再来,我肯定不会选择夫妻创业。”

关于当当从创立到现在,最值得反思的事,李国庆认为,早期的时候,夫妻店治理结构挺好,“抵挡了来自资本、来自合伙人的各种算计”。但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要结束夫妻店治理,尤其在夫妻双方都很强势的情况下,更应该早点结束。

3.

双方都强势的夫妻俩,也培养出了一个颇有主见的儿子。

像父亲最近在公开场合上演摔杯戏码、大谈母亲如何用尽心计抢占江山的闹剧,儿子或许早已司空见惯。

李国庆曾自己爆料说,在儿子读高中时,自己和俞渝成了当当网的联合总裁,儿子还和同学一起把这个当作课题认真做了研究,一一和两位联合总裁做了访谈,并交叉对比,得出了结论来和他们分享。

在腾讯深网的报道里,李国庆和俞渝一年需要休5次假来消化公司分歧给家庭生活带来的伤害。他们每年都在挽救婚姻,请心理咨询师,已经连续请了8年。咨询师给夫妇两个单独咨询,有时候儿子也在现场。

看起来,父母在家中的矛盾以及在公司的关系或分分合合,儿子都并不陌生,表现出的常态是,像一个并不在意的旁观者那样,冷静专业地解剖现实中的种种问题。

在李国庆的眼里,儿子是学霸,在美国顶尖的学校中,每个学期都是优等生。

不过,为了强调儿子不是那种应试教育下的学霸,他把自己当年“初中发下新教材一周,就把一学期的课自学完了,还把课后题都做完了”,以及“到了文科班还拿了数学和化学竞赛的一等奖,最后以第一名成绩考上了北大社会学系”的辉煌经历归结为是传统教育的受害者。

他说自己对妻子发了誓,坚决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再成为这样的受害者。“在我老婆的同意下,我跟儿子说,你考试只能得中游,得上游会挨罚。”也就是说,全班如果40多人,儿子再聪明也不能考前15名。

最后结果他在那一次的演讲中没说,但根据他前述另一个场合的说法,儿子显然“没听话”,竟然每个学期都是优等生。

这也就不难理解,虽然父母亲给儿子留了家族企业的一半股权,但90后儿子可不打算接班。

从小就爱赚钱也颇有想法的儿子曾经和李国庆说,不打算去父母的公司接班,而要创办自己的公司,成功后来收购自己父母的公司。

用李国庆的话来说,儿子之所以对赚钱那么感兴趣,主要是因为他们装穷装到了他初一。

儿子放学后都是坐公交车回家,不像有家长是每天开车接送。再加上俞渝看不上当时的房子,一直没买房而是租的房子,一度让儿子觉得自己家里并不富裕。

除了装穷,李国庆还故意带儿子去富豪家寻找“刺激”,比如新浪CEO汪延的家。

“他们那是大别墅,去了之后给他震撼的,那时候他还是小学二年级,回来后就跟我们说,爸妈,你们没有汪延叔叔成功,新浪管着2000多人,你们当当才600人,人家住大别墅,我们家的房子还是租的。”李国庆说,这让儿子有了压力,总想着多赚钱让爸妈买得起房子。

“他小学二年级就对赚钱有了好奇心,说想试一试,到批发市场进点小挂饰来卖。我很支持他,他当时跟我借了100块,第二天拿回来300,还我100,跟我说毛利率是66%,比你当当的23%好吧?”

和对妻子的情感或情绪一样,常谈儿子的李国庆也毫不掩饰自己对儿子的骄傲。儿子不仅是他认识90后的主要渠道,而且也是他可以谈论大到公司战略、行业发展,小到家庭琐事甚至莫名小情绪的知心伙伴。

目前看来,除了一半股权,父母这代的经商兴趣和头脑已经成功传给了儿子,颇具主见和独立的强势性格也已在这个不算安分的原生家庭中养成。

至于理性、感性、信任、猜忌,以及对家庭、婚姻、公司乃至这个社会的理解与关系处理,还需要二代在一代的经验教训及独立的人生路上去摸索与选择。

- The End -

撰文 小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