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尚雯在检查核对药品 摄影:毛竹
民航资源网2020年3月8日消息:尚雯,国航重庆分公司综合保障部航卫中心主管,一级航空医师。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她说:“只有我们稳住,大家才会心安”,她用精诚所至说服供应商的耐心,用十天瘦8斤体重的坚守,用数天枕着手机入睡的警醒,用捐献500个口罩的舍得,诠释着一名航卫主管对岗位的执着坚守和真心热爱。
精诚所至的努力,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作为航空卫生主管,尚雯最焦虑的就是库存不多的防疫物品,所以那段时间,寻找口罩、酒精等抗疫物资,就成了尚雯的全部工作。
图:尚雯和同事在工作的空隙为口罩填“色” 摄影:毛竹
有一个中间供应商,是辗转几层关系被尚雯找到的。刚开始,这位供应商态度很冷淡,反复就是一句话“没货”。尚雯于是拿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真诚和耐心,每天不厌其烦的给他打若干个电话,被他挂掉再打过去,就这样一点点由陌生疏离的状态,变成了对方被尚雯的坚持所打动,同意批发750个口罩,尚雯趁机拿到了供应商的地址。
当尚雯赶到那里的时候,发现库房门口已经停着六两车,站着不少人。尚雯的心理顿时紧张起来,心想,“如果不想个办法,今天只有铩羽而归”。但倔强的尚雯不会轻易服输,她把车停在离稍远的地方,下车去打探情况。正巧,她询问的这户人家以卖菜为生,尚雯便为了拉近关系,买了50元钱的蔬菜,结果这位好心人告诉尚雯很多信息:供应商都是半夜在发货,前天还因此发生了肢体冲突,并且说,那些车停靠的地方并不是真正的库房门口,真正的库房门口在另一边。
图:尚雯在记录每天的工作重点 摄影:毛竹
拿到这些信息的尚雯,终于顺利的找到了供应商老板。老板让尚雯在外面等着,他去库房提货。尚雯灵机一动,想看看库房里是否还有分公司需要的其他急需物品,于是,她假装不停的询问问题,一边就紧紧跟了进去。在老板寻找预订的口罩时,尚雯又发现了一次性手套、体温计、消毒液之类的物品,便又趁机提出想要购买这些物品,老板说那是留给自己家用的。尚雯哪里舍得放弃这个机会,她便开始了说服老板的艰难历程,在尚雯软磨硬泡的纠缠下,老板终于无奈的点了头,当天的尚雯可以说是满载而归,除了事先预定的750个口罩外,还带回了5900个一次性手套和25个测温仪。事后,尚雯逐渐和这位中间供应商成为了朋友,后来又在他这里买到了分公司需要的几千个口罩和更多的防护用品。
在那段抢购抗疫物资的日子里,尚雯的很多个夜晚成了最忙的工作时间,困了就枕在手机上睡一会儿,生怕睡熟了错过拉货的信息。但她说:“我愿意用我的忙碌换来大家的安心”。
图:尚雯和她同事制作的疫情知识宣传 摄影:毛竹
温暖如春的陪伴,只愿你能健康飞行
即使在平常的工作状态,尚雯对飞行人员健康情况的了解可以用了如指掌来形容。正如有一位飞行员所说:“尚医生对我们身体健康的了解胜过我们自己”。在疫情到来的当口,尚雯更加重视机组出行前的航前检查,用尚雯自己的话说“必须得心细如发,丝毫不能心存侥幸”。大年三十前一天,从北京来重庆值班的北京乘务组,一位乘务员突然报告说自己高烧39度。尚雯和当班领导在紧急的协商之后,还是决定由尚雯做好防护后去陪同乘务员到医院进行检查,因为当时全国都已经开始出现新冠肺炎的病例,高烧已经变成一个敏感的字眼,在见到乘务员之前,尚雯先通过电话对乘务员的情况进行仔细的了解,以便自己在心里有一个初步的判断。由于乘务员高烧的全身无力,尚雯在带着乘务员检查的时候,只好全程的搀扶着她,还在等待结果的时候让她靠着自己的肩头。后来回忆这一切的时候,尚雯说:“从专业的理智角度看,我应该与她隔着一段距离,做好自己的防护,但是从情感的角度看,我实在无法不去帮助一个独在异地生病的年轻孩子”,这就是一个医者理智和情感的矛盾之处,也正是这种矛盾,让我们看到了尚雯那颗柔软的心。当检查结果出来的时候,尚雯说“化脓性扁桃体炎”这几个字在那一刻是让人欢呼雀跃的一个词。
另有一件让人感动的事情,是从尚雯身边知情的同事口中讲出来的,尚雯的同学知道重庆也是疫情较重的地方,专门邮寄给尚雯500个口罩,尚雯考虑到分公司初期防疫时物资的紧缺,不声不响的将这500个口罩拿到了单位,放在了航医准备的抗疫物资当中。正如尚雯对同事说:“这是小事,能保护好一线的空勤人员才是大事。”
疫情初期,很多空勤人员因为要在一面面对旅客,或多或少都有一种不安的心态,有的空勤人员总觉得口罩必须四个小时一换才能安全,尚雯通过朋友圈了解到这种情况,快速的做了口罩正确使用的宣传资料在出勤楼播放。而她自己也身体力行,一个口罩要佩戴几次后才换掉。尚雯说“我是医生,我只想告诉大家,在机关和后勤保障部门,科学的讲,口罩是不用一天一换的。”的确,在尚雯的带动下,有好几位同事包括空勤人员对尚雯说:“那我们也省一省,不按照网上说的4小时换一次口罩了。”
图:尚雯为出勤机组航前检测 摄影:毛竹
言传身教的回望,所有的努力都事出有因
2003年非典时期,尚雯当时正值高三的下学期,在学习如此紧张的时刻,尚雯突然被母亲告知要去支援非典一线,回忆当年的情景,尚雯说:我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是阻止母亲去一线。但母亲一句“这是我的工作”就让尚雯再也无言以对。尚雯说:“等母亲回来的每一天都是一种煎熬”,那时候还没有微信等方便联系的方式,而母亲的电话几乎很少能第一时间接通,正是因为这些等待和煎熬,让高考前夕的她对人生和前途以及自己要走的路有了深刻的思考。尚雯到现在都记得母亲从一线回来时的神情,那是她从来没见过的对自己医生身份的骄傲,虽然那神情中还有深深的疲惫。尚雯最后报考了医学院校,那一场非典,或者说母亲奔赴一线的经历,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因为在那之前,学医从来不是她的第一志向。
为了抗击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尚雯放弃了过年回吉林老家的想法,留守重庆,这对尚雯来说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因为爷爷已经将近90岁,一年最大的盼望就是看着孙女回来和他过年。但在爷爷的期待和自己的职责之间,尚雯还是选择了后者,当尚雯通过电话将这个决定告诉爷爷时,电话那头沉默之后却是爷爷坚定的声音:这时候,你的工作比一家人的团员更重要。
从大年三十到初九,尚雯创造了10天没回家的记录,十天里,尚雯瘦了8斤。后来,各种物资的采购和储备也慢慢走上正轨。尚雯便开始调整自己,她说:“我要保存好体力,才能更好的保护好同事”。守好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职业所需,职责所在,尚雯和她的同事用努力和坚持,将后勤保障工作做的扎实稳固,成为分公司所有员工抗疫工作的坚固的大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