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通过研究1米高的“霍比特人”,发现人类体型变化有时间表

2019-10-12     厕读大历史

6万到9万年前的印度尼西亚,曾经生活着一个特殊的人类群体,它们身高只有1米左右,绰号“霍比特人”“小矮人”。此前人们讨论的重点在于,这种小个子的古人类是否为人类演化过程中的一环?在确定了他们确实是“人类”后,导致他们矮小的原因成了科学家们新的关注点。

准确地说,人类的这个已经灭绝的亲属被称作弗洛雷斯人(Flores),早在2004年,考古学家就在印度尼西亚弗洛雷斯岛的一个洞穴遗址中发现了他们的骨骼化石。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人类学家的大讨论,有人认为他们是异常发育的智人,也有人提出他们是人类家族新的成员,经过15年的研究,弗洛雷斯人才得到了确认。

今年,人类学家在菲律宾又发现了新的“矮人”,这个被命名为“吕宋人(Homo luzonensis)”的人类成员,与弗洛雷斯人一样矮小,生活在距今5万到6.7万年前。同样生活在岛屿环境,同样体型小巧,并非是巧合。

1964年,生物学家约翰·布里斯托尔·福斯特(J.Bristol Foster)就提出了著名的岛屿法则,在他的论述中,当大型物种定居到一个相对封闭的岛屿上时,其体型就会逐渐缩小;而对于体型本身较小的动物来说,它们则会演化出较大的体型。

虽然饱受争议,但是不得不说全球范围内不乏符合“岛屿法则”的实例。比如350万年前生活在克里特岛的侏儒猛犸高度仅有1.1米,全新世早期生活在塞浦路斯的河马体长不到1米;而加勒比海上像猫一样大的老鼠,以及在新西兰跟人手一样大的昆虫。

生物学家认为这种演化趋势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岛屿上没有缺乏天敌,像大象、河马这样的物种往往凭借较大的体型来压制对手并抵御捕食者,没有对手导致它们的体型逐渐变小。其次,岛屿上资源相对匮乏,较小的体型是明智的生存策略。

还有一个可能,当没有天敌施加生存压力的情况下,生物会繁殖更多的后代,雌性就会越来越早的开始培育后代,后代的体型也会随之变小。这些原因的综合作用,会最终导致个体变异及遗传特征的改变。

科学家借助计算机模型,在充分考量生物学和环境学的基础上,算出了弗洛雷斯人体型变小需要的时间。这个计算以弗洛雷斯人的祖先是直立人为前提,从直立人到达岛屿定居开始算起,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数量、成年人口的体型演变,以及其后代所继承的大小体型基因等等都是考量要素。

经过10000次计算后,研究人员发现在不到350代的时间里,体型变小的过程就会完成,反之也成立,350代就是人类体型变化的时间表。虽然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就像很多人类种群一样,弗洛雷斯人和吕宋人从出现到灭亡,都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

你对人类身高变化需要350代人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

请随手点赞、关注、转发,支持原创!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9oLMW8BMH2_cNUgWJY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