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要来了!带你读懂“天宫”里的那些事儿

2019-11-20   石家庄日报

11月17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周建平透露:

我国空间站“天宫”计划

在2022年左右

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

总规模约66吨,可搭载3人

是我国独立自主运营的国际空间站

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就要来啦!

关于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天宫”

你了解多少?

它和“天宫二号”有什么不同?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空间站构成与规划

空间站命名为“天宫”,天宫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Ⅰ、“梦天”实验舱Ⅱ

预计2020年发射核心舱

2022年左右发射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

把三个舱进行组合

形成一个T字形构型

构成完整的空间站

2022年之后开始运行

预计在轨十年以上

这十年中可支持大量科学研究和实验

额定乘员

3人,乘组轮换期间短期可达6人。

设计寿命

不小于10年,可据需要通过维修维护进一步延长寿命。

在轨运行期间

•由载人飞船往返运送航天员,完成乘组轮换。

•由货运飞船完成物资补给和废弃物下行。

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

1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

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并开展空间应用试验。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通过神五、神六任务已完成。

2 第二步:发射空间实验室

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航天员出舱(神七已完成)

•交会对接(天宫一号、神八、神九、神十已完成)

•长征七号首飞

•航天员中期驻留(天宫二号、神十一已完成)

•推进剂在轨补加(天舟一号、天宫二号已完成)

3 建造空间站

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最后一步——建立我们自己的空间站。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空间站

为人类在太空长期生存奠定基础

通过相关研究可以掌握人在太空长期生存时的一些特殊规律,包括物理的和生命的规律。

开展大量深空技术验证

包括太空3D打印、太空激光通信,这些技术炎症可以让人类走得更远,走向火星甚至更远的深空。

提升空间科学研究水平

以前虽然在神舟飞船、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上面开展了实验,但空间实验机会非常有限。如果有了空间站这个平台,就可以滚动实施几百项甚至上千项科学实验。

服务经济社会

航天技术能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据统计,中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完成的,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

中国空间站相关问题解答

Q:如今的空间站和“天宫二号”有什么区别?

A:空间实验室一般都是短期有人、长期无人的,这主要是受规模、设计等方面的限制;而空间站可以支持长期连续载人,即不间断载人的。

Q:对比现有的国际空间站,中国空间站的试验条件是怎样的?

A:实验柜设计和实验参数都有提升,比如拓展空间站材料实验柜的加工温度,国际空间站达到2000多度,中国空间站可以达到3000多度,能够开展的试验也更加丰富,可以同时进行几十种实验。

Q:为什么要向全世界开放中国空间站?

A:探索太空和宇宙是人类共同的事业,中国政府一直秉持和平利用太空、合作开放共赢的宗旨,我们要本着这个原则追求自己的目标。

中国航天的未来展望

嫦娥探月工程大丰收

努力在10年左右实现载人登月

长征火箭大扩容

向世界航天运载能力的头部玩家发起冲击

首个独立卫星探测任务

2020年开展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投入全球运营

2019年规划发射7箭10星

高通量通信时代到来

满足“全天时、全天候、高通量”通信要求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网、科学大院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等

编辑│陶 陶 实习记者 何孟尧

审核│刘宝芝 冯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