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获奖论谁才是中国第一导演,一定是李安。
奥斯卡、威尼斯、柏林电影节的大多数奖项,早已被李安拿了个遍。
张艺谋、陈凯歌尽管在中国的名气比李安响亮得多,但斩获国外电影节的奖项,屈指可数。
而李安的电影之所以在国外备受瞩目,与其独特的风格有很大的关系。
隐喻,正是李安独树一帜的电影风格。
何为隐喻,就是用电影语言(镜头、台词、演员的肢体表情)来推动故事发展和表现导演想表达的思想。
《卧虎藏龙》剧照
1993年,39岁、在家待业、带孩子的李安拍摄了他的第一部长片——《喜宴》,便斩获了第43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导演、男配角、女配角、原著剧本等奖项,自此开启了他的“开挂”电影人生。
该片之所以能擒获金熊奖,正是得益于李安用“隐喻”的表达方式,将现代与传统两种文化的碰撞进行了完美的诠释。
《喜宴》讲述了早美国事业有成的男青年伟同是高家的独子,远在台湾的父母整日的催婚,使他烦恼不已。
伟同的扮演者 赵文瑄
然而,伟同不想结婚,有他的苦衷。
他是同志,与男友赛门早已同居多年。
为了彻底断掉父母催婚的念头,赛门提议,让伟同和独自来美国闯荡却不得志的上海姑娘薇薇假结婚,来搪塞父母。
条件也很简单,帮薇薇获得美国绿卡,生活窘迫的薇薇也欣然接受了。
高父、高母得知儿子将要结婚的消息,激动不已。并买了到美国的机票,操办伟同的婚礼。
当见到儿子与薇薇简单地在教堂办了一个仪式就算结婚的高母难过地哭了。
而伟同本以为这场假结婚就这样结束时,却在餐厅遇到了父亲当兵时的下属老张。
老张得知真实情况后,狠狠地指责了伟同,并提议在自己的饭店为伟同补办一场婚宴。
这时,高父、高母紧绷的脸上才露出喜悦的笑容。
怎料,婚宴当天的伟同喝多了,与薇薇假戏真做,致使薇薇怀孕了。
得知这个消息,赛门当着高父、高母的面,与伟同大吵一架后,便摔门而出。
听不懂英文的高母感到吃惊,倒是高父一脸沉着地让老板不要言语。
最后,伟同将自己与赛门的关系告诉了母亲,。
高母则嘱咐伟同,不要将此事告诉父亲。
然而,高父早已知晓此事。他会英文,打他来到美国,就看得出来赛门与儿子的关系非同一般。
他跟赛门说,这件事是他和赛门之间的秘密,不要告诉高母。
最终,一场喜宴以高父、高母蹒跚地走向登机口而告终。
只是,他们每个人心里都多了一个秘密。
李安用处女作《喜宴》探讨了现代与传统冲撞,同志话题代表了现代,而婚宴则代表传统。同时,这也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一次尝试和解析。
高母不能接受儿子是同志的事实,她代表着中国传统思想,但鉴于对儿子的爱,她不得不勉为其难地成全儿子。
而高父之所以得知儿子是同志这一事实后,并没有告诉妻子和指责伟同,是因为他感同身受。
高父其实也有这样的体验,只是他选择了隐忍,藏在心里。
影片中,高父提及最多的一个人,叫师长。他经常说,他的厨艺,就是当年从师长那儿学出来的。
一次又一次地提起,足见这个师长在高父心中的位置。
尽管不能断定高父和伟同一样,都是同志。但从高父的释然,打心里接受了赛门,已经可以证明高父有过相似的经历。
不然,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父亲,是很难接受这样的事实。
《喜宴》正是隐喻、悄无声息地通过镜头、台词,来展现了中国传统父母得知儿子是同志后的反应。
也正是李安东方式得含蓄表达,让这一出本该充满激烈争吵的家庭戏,细腻地娓娓道来。
正所谓无声胜有声,这种隐喻得表达,更加具有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