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的和田采玉人,这样的场景现在看不到了

2019-12-04   网上新疆

冰心有一句话:“人们都羡慕花朵的美丽,却不知道为了那一刻的绽放,它要经历多少艰辛。”我们只知道欣赏玉的美感、玉的光鲜,却没看到采玉人的艰辛,不知道它背后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这是选录的来自采玉作业第一线的几个玉友的现场摄影图片,用镜头真实地记录了大山深处或戈壁滩上挖玉人千辛万苦的寻宝故事,在此首先感谢网上这些照片的原主人与网友们共享这些来之不易的照片。本文在引用中若有不妥之处,请海涵。



这是图片提供者之一的现场淘宝游客与伊犁美女记者的留影


碧玉手镯



碧玉手镯芯(俄料)


批发市场上的碧玉手镯真不少,很漂亮,很诱人,可是价格不菲!

成色不好的在1000-3000元左右;一般在3000-7000元之间;7000元以上的就属于比较好的碧玉手镯了,在商场中价格有可能卖到几万元。

在自由市场上购买时一定要注意不法商人用岫玉等卡瓦石来冒充碧玉,甚至用料器来冒充碧玉。


与流通领域和收藏领域的和田玉玩家相比,挖玉人的收入微不足道。玉商、收藏家在和田玉的利益链中获益最多,好的玉雕大师更是获利惊人。
如果从新疆和田的挖玉人开始,再到和田玉终端的收藏家或消费者,和田玉流通的常规线路是:挖玉人——现场玉石采购商——和田玉零售商——收藏家或玉石消费者。但是,这条常规线路也常常会有N种变通,比如和田玉在玉商之间倒手数次,比如收藏家将和田玉又出售返回到流通渠道等等。



籽料




在和田,每个周五、六、日都会在市区有大巴扎,四里八乡挖玉的老乡都会来献宝!但要价很高,并捶胸顿足的发誓一定是和田好料,不识货的人被骗吃药的概率很大,且难以维权。

和田玉市场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现象非常严重,稍有不慎,消费者就要吃药上当。你千万不要听他们撒谎、发誓、讲故事来忽悠你。有人说:“河南人一发誓,上帝都笑了!”,其实,维族人一发誓,河南人都笑了!

和田玉的主产地和田地区,最为神奇的一点就是,这里几乎每个人都与和田玉有关。连10来岁的小孩都会窜出人群,拿出几颗玉石,和路人讨价还价起来。根据当地人的估计,在和田地区,把和田玉作为重要收入来源的人至少有几十万人,除了挖玉人之外,还包括玉石商人、琢玉人等等。


新疆的手镯批发市场


前往和田的墨玉县,飞沙遍野,戈壁荒滩,这就是路吗?是的,是很不错的路。

从和田地区东起策勒县的奴尔多西至墨玉县的皮牙满多约160多公里的戈壁沙漠中,都有各色籽玉和戈壁料存在,只要有时间耐心寻找就能发现。


随着玉石需求和收藏热日趋火爆,价格持续升高,前往和田、克拉玛依、阿勒泰、且末一带,既观光休闲又探宝寻玉的人很多,众所周知的和田玉出产地玉龙喀什河早已经被彻底翻了个底朝天!城市近距离的地层早已被寻玉人掘地几丈、翻来覆去地寻找过多少遍了。大家在猜想,或许只有机场跑道下面还有玉石富矿奇迹发生的可能?



从每年的10月份,玉龙喀什河几乎断流,此时当地的维族农民也忙完了所有的农活,当地人与外地人蜂拥而来,那时候就是采玉的高峰期,公路上因为人多车多,经常堵车。



这么多大型机械在作业,是在搞水利建设吗?非也!这是动用大型机械在挖玉石。

在玉龙喀什河两岸的挖玉高峰期间,每天有3000-6000台挖掘机在作业。短短几年时间里,玉龙喀什河就几乎被挖了个底朝天。



看到鹅卵石就知道是河床了,看到人工堆积的“大山”,就知道已被深翻多少米了。这都是挖掘机和推土机的“杰作”。虽然和田市政府早就对滥采行为进行治理,甚至调集部队对上百公里长的玉龙喀什河进行了清理,严禁任何人在河道内和河床上采挖玉石,并派出直升机进行巡视。但部队撤出后,挖玉人又蜂拥而至。玉龙喀什河两岸的挖玉人之所以驱之不去,利益无疑是其中最大的驱动力。

到每年的10月枯水期,河道两旁数百米的滩岸则几乎堆成了采石场。在这里,用“掘地三尺”来形容挖掘的深度就用词不当了,用掘地三十尺来说也不夸张。



这是机械与人工在同时作业。挖掘机挖起一堆鹅卵石,然后用极慢地速度倾倒下来,在挖掘机倾倒沙堆的两侧,各站着两个挖玉人在看着,观察其中是否有玉。



这可是个力气活!不过,有希望就有力量!在和田玉的利益链中,挖玉人无疑是最艰辛的。



人海战术,仔细寻找,不能有漏网之“玉”。

数以十万计的玉石开采者,他们往往是要投入很大的生产成本或时间成本后,才能得到一块和田玉。



别看玉龙河里这些石性很重的卡瓦石或鹅卵石,有人运到内地照样卖钱。


玉龙河和喀拉喀什河边每天都有寻玉人



这位幸运者捡到的这块青花玉籽料,质地细腻,黑白分明,

块头大,价值不菲,起码值几万元,难怪他这么高兴呢!



这俩兵哥在巡查中捡到的这块石包玉卖了8万元。



玉龙河畔。挖玉人正在仔细辨别一块有可能是“石包玉”的大石头。祝他好运!

可怜的采玉人,利润都让玉商赚取了,付出最多的人,不一定就是得到最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