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故事内容为网友“菲儿”的生活经历,她娘家全家都是和和睦睦的,特别孝顺,可是嫁到婆家以后,却发现婆家人整体不孝顺。以下内容已隐去真实姓名,网友们认为年轻人有权利要求老人必须孝顺吗?
我娘家无论是对奶奶还是对外婆,都很孝顺,我们家和奶奶家在一个胡同里住,从我记事起,每天早上我妈打好豆浆,买好油条或者包子,给爷爷奶奶送过去。家里条件没有那么好,我妈给我和弟弟煮面条,也要给爷爷奶奶热乎包子吃。
我姥姥和奶奶是隔壁村,我爸出门回来总是先去姥姥家看看,姥姥家里的活我爸总是抢着干,舅舅们不在家,我爸妈是养老主力,舅舅和大姨每次回来都要给我爸妈留钱留东西,生怕我爸出力出钱以后心理不平衡,但其实我爸从来没有计较过。
我一直以为对待老人就应该这样,结果嫁到婆家以后,发现情况完全不跟我想象的一样。公公兄弟两个,还有一个妹妹,但是老公的奶奶却一直住在一个透风漏气的小西屋里,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一个提出给奶奶养老的都没有。
每次婆婆跟我提到奶奶,总是一肚子抱怨:“你奶奶年轻时候就不干活,每天就知道背着手串门”;“你奶奶一件棉裤袄都没给孩子们做过”;“分家的时候把债都分给了我,她大儿子赚了大便宜了”……
可是婆婆口中“赚了大便宜”的伯伯也没有说过把奶奶接到家里养老的事,年底给奶奶交口粮的时候,他都要皱着眉头。奶奶一年下来的水电费也就二三百块钱,可是伯伯总是嫌奶奶用电多。去年听他碎碎念不停,我直接拿出200块钱扔下走了。
没想到我的行为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到家以后被婆婆百般数落:你有钱多闲的,有那个钱给孩子买点吃的喝的多好,给她花了她不承你情,你伯伯还得以为你在你奶奶身上赚了多大便宜。我虽然不满意婆婆的唠叨,可是伯伯和伯母确实开始在街坊之间说这类闲话。
我吃了哑巴亏长了记性:以后婆家的事好坏不管,他们爱孝顺就孝顺,不爱孝顺就拉倒,别说我是个儿媳妇,就算是亲闺女亲孙女,遇到这样不懂孝顺的老人,我说了也不算。换句话说,也许婆婆年轻时候确实受到过奶奶的苛待呢。
为了逃避是非,我和老公到了城里打工,虽然是租房子住,但是不用面对那些是是非非,觉得生活清爽了许多。今年夏天我们买了辆代步车,老公在休班的时候可以跑跑出租车,上下班也很方便。前几天回老家,婆婆非要我开车跟她回趟姥姥家,应该是想炫耀一下我们的新车。
老公不想跟着去,我和婆婆开车去了老公的姥姥家。结婚两年以来,那是我第二次去姥姥家,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姥爷在大门口坐着,对于我们的到达没有任何反应。进门以后才发现姥姥已经病倒在床了。
姥姥看起来病得很严重,婆婆给她倒水,问了一下舅舅和另外两个姨有没有来。得知他们都没有来过,婆婆撇着嘴给姥姥烧了点热水。我看到姥姥的床头有些衣服,已经发出怪味,就拿到院子里给洗了,姥姥一直跟我婆婆夸我懂事孝顺。
回去的路上,我实在是忍不住了:我婆婆对老公的奶奶不孝顺,还可以理解为婆媳关系不好,可为什么她对我老公的姥姥,也就是自己的亲妈,也这么冷漠呢?我问婆婆:“婆婆,你姊妹四个,怎么没有一个管姥姥的?就算是舅舅不孝顺,你和两个姨总该心疼姥姥吧?”婆婆却说:“不是不想管,是谁管谁倒霉,照顾也不落好,你舅舅舅妈以为我们赚了多大便宜。”
婆婆先是强调她小时候姥姥多么重男轻女,对舅舅多好对她和两个姨多差,又一直念叨着她和两个姨不孝顺有情可原,舅舅不孝顺天理难容。我不想再问舅舅为什么不孝顺,婆婆肯定能说出一大堆舅舅的不是。我知道不该对老人的生活指指点点,可是以后我们到了给公婆养老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事事儿有话说:这位网友给我供稿的时候,内容让我哭笑不得,婆婆当着儿媳妇的面不孝顺老人,难道不怕年轻人有样学样吗?难道不怕自己老了以后也面临这样的窘境吗?儿媳妇评价的“不孝顺公婆可以理解,不孝顺亲妈难以理解”话糙理不糙。
说到老一辈人的不孝顺,农村特别严重(城里老人有退休金,养老问题还是不算特别严峻),老年人一旦没有了劳动能力,手里的钱又都给了孩子们,就真的成了吃一口跟孩子们要一口,家教好的家庭不会计较,如果遇到不明事理的年轻人,老人的生活会特别困难。
有些东西可以攀比,尤其是赚钱过日子方面,可以和兄弟姐妹较着劲儿的来。但孝顺是不能攀比的,各人尽各人的心,每个人都受到过父母恩惠,“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是人呢?
本文由大侠李事事儿原创,欢迎关注,带您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