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发城址,位于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城东北17公里辉发河东北的辉发山上,此处原为战国燕东北之秽发地,唐代称回拔城。本遗址为明代女真族扈伦四部之一的辉发部城址。
辉发部原系萨哈连乌拉江尼马家部人.始祖星古礼(星古力),传至旺吉努(王机努),征服邻近诸部,于辉发河畔呼尔奇山"筑城以居",即辉发古城.旺吉努死,孙拜吉达里"杀其叔七人",自立为贝勒。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十二月,拜音达里参加叶赫等九部攻击以努尔哈赤为首领的建州部,大败,为努尔哈赤所灭。
辉发城由内、中、外三道城墙和山顶上的平台及瞭望台组成。城的南面,有自东南来的黄泥河,经过古城的南墙,最后注入辉发河,这就形成了古城三面环水,一面对着广阔的河谷平原,易守难攻的有利局势。内城呈不规则的菱形,东南部巧借悬崖绝壁为城垣,西北部依山势修筑城墙。内城周长706米,用两层河卵石夹一层夯土筑成,高约2米,顶宽约1.5米。有两座城门,一座位于城的东北角内城与中城的相接处,由此门可通往中城。另一座在内城北墙上,是通往外城的惟一出口。在面临辉发河的山崖上,有人工凿成的从山顶通往水面的盘山道。在内城的东南侧,是依山势修筑的椭圆形平台,平台周长336.5米,高4.8米,应该是当时的宫殿建筑和居住中心建筑遗址。在平台的中部山崖边,还有一高2.5米,边长4米的方锥形瞭望台,是全城的最高点。站在瞭望台上,不仅可俯瞰全城,而且可将辉发山四周的河流、平川和道路等尽收眼底。 辉发城址位于辉南县辉发城镇政府所在地西南4公里的辉发山上,是明代女真扈伦四部之一辉发部的都城,依山面水,地处交通要道,万历三十五年(公元一六0七年)九月被努尔哈赤率军攻陷。辉发城就雄居在辉发山巅和山下的台地上。
辉发城的地理形态十分险要,筑城亦精心选择,城址三面环水,一面临广阔的河谷平原。城分内外三层,随山势走向修筑城墙而成。城内遗物丰富,出土有砖瓦等建筑构件、铜器、铁器和“万历”年款的精美瓷器,是研究明代历史的重要遗址。2006年5月,辉发城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