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江南 诗画伊犁
【作者:王国友 韩军】
那童年,那电影!
小的时候看电影,不论是对于大人还是小孩都是一件无比快乐和奢侈的事情,得知今晚要有电影了,那真是群情激昂,奔走相告,《地雷战》《地道战》《鸡毛信》《第八个是铜像》这些老电影出生于60年代70年代的我们是再熟悉不过了!《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的72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简直是出神入画,南斯拉夫电影《桥》里面的人物“老虎”"瓦西里"战斗的情景历历在目,还有那首传唱至今金典插曲《啊!朋友再见!》,所有的情节像刻在脑子里。直到现在也记忆犹新。
每当太阳还有老高,我们这些急不可奈的”猴子”们早早奔向连队门前的空地,像画地图式地画上一个个"地盘",占领了最佳位置,为争领地时常出现吵架甚至打架的情况发生。家家户户都自带小凳,长的短的,高的矮的,可谓是五花八门!家有小弟弟小妹妹的都有骑在大人脖子上看电影的经历,有些家庭是不愿跟大伙凑热闹,就跑到银幕后面看反电影。那个时候大人小孩每每知道要放电影了,家家炒一大锅葵花子,每个人口袋里都装的满满的,电影开演前,银幕前场地都成了我们小孩子的娱乐乐园,男孩有打"四角,王宝"的,玩"毕什",捉迷藏的,小女孩跳皮筋跳方格的,翻绞绞的,好多玩法现在的小朋友听都没听说过,更别说见过了,电影完了办公室门前的场地上会出现厚厚一层瓜子壳,特别是电影放映时,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只听到“咵垮”的磕瓜子声,那个声音真不夸张能盖倒一切,到现在前门牙那个深深的印记一直留到了现在,都是磕瓜子留下的。
那个时候团场电影放映队来了,连里的高音喇叭就喊开了:"今晚放电影,今晚放电影,地雷战!地雷战!"多数时候喇叭里传出的是:谁家的钥匙丢了!谁家的孩子丢了,请到放映机处来领。放映前总有两部《新闻简报》什么古巴总统访华了,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了!有些大孩子在调片前的屏幕上做一些手形动作:老鹰呀兔子了什么的,还真有点像那么回事,惹的我们这些年龄小的回家后打着手电在自家的墙上瞎比划,时间稍一长,都期盼这些乱七八糟的赶快放完!那个"打仗"的片子赶快来蹦出来,所有的小男孩都喜欢看“打仗”的,什么《火车司机的儿子》《渡江侦察记》都是特别带劲的片子,古装戏如豫剧,粤剧是我们不屑一顾的,不过黄梅戏《天仙配》《白娘子传》带点神话的有时也吸引着我们,精彩的片段我们会随着电影里惊险情节大呼小叫,自己好似进入电影当中成了其中的一员,每当一场电影放完后的几天里,各种模仿电影中某个演员动作的声音的,那真是学的微妙维俏,形象逼真,五花八门,我们小伙伴中有一个外号叫"小蛋"的模仿小鬼子,"表演"起来,说话,动作跟真的一样,动作,声音都有些夸张,什么"米西米西,死了死了的,花姑娘大大的",再找个道具什么的,把大家看的是前仰后合,笑的都快岔气了,第二天上课前全班同学继续怂恿那个同学上台再来一次!他二话不说站在讲台上表演的更起劲。也有的时候好久没来电影,那个期盼的心情大家是知道的,这个时候个别人来个小骗局或调侃:"今晚有电影!今晚有电影",就有人问:"什么电影",回答者得意洋洋的说:"月亮照白墙"每当听到这不免有点泄气,更多的时候是几个连队放映"跑片"就是一个电影几个连队错开放,"瘾"大的几个撮起一伙人几个连队来回跑,就这样都觉得看的还不过瘾,听说附近地方上的大队村庄有电影,哪怕离个3,5公里也豪不在乎。回想起来童年的多数时光,是在看电影的氛围中度过的。不能忘怀,我的童年,留着的记忆,我的老电影。未完待续!